譚紀豪 - 啖荔枝三百顆 | 無名指

荔枝當造,親戚送來一大盒,幾斤重的手信從內地手提到香港,情意比禮物更重。荔枝保鮮期短,收到後趕緊轉贈部分給朋友,剩餘的不多,卻足以食到喉嚨發熱,唇乾舌燥。
中醫認為荔枝性熱,食後容易上火;西醫則說荔枝中果糖會影響食道黏膜,引致水分流失而出現喉嚨痛癥狀。從醫學角度看,荔枝真不是甚麼好東西,西醫更強調它會刺激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用以控制快速上升的血糖,過量進食會引致「荔枝病」,亦即低血糖症。就算沒這方面的醫學知識,也應知道食完荔枝因「熱毒」引起的不適。偏偏食物越「毒」,越是惹人犯禁。
嗜食荔枝的名人必數蘇東坡,他被貶惠州時已近60歲,屬現代醫學謂「不宜多吃荔枝」之齡。《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他寫道:「紅紗中單白玉膚」,把荔枝形容為「尤物」,連楊貴妃都比了下去。後來在《惠州一絕》他又忍不住讚美之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為了食到新鮮荔枝,餘生索性留下來做「廣東佬」好了。要知北宋時嶺南生活條件甚差,大文豪願意長居於此,廣東父老怎能不愛他。據說鄉親們後來把他的話改成「一啖荔枝三把火」,也不知是誤傳,還是二次創作。
蘇軾在惠州可「日啖荔枝」,楊貴妃遠在長安吃不到可苦了,但更苦的是為她不遠千里送荔枝進京的驛使。「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最近電視劇《長安的荔枝》在兩岸熱播,據說荔枝銷量因此激增,也不知消息是真是假。不過,廣東人愛吃荔枝,卻是千真萬確。
資深唱片人兼樂迷
譚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