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Chu - 6月連串活動 推動非遺保護與傳承 康文署首屆「香港非遺月」 逾80場表演及20個導賞團 | Executive日記

康文署下個月將舉辦首屆「香港非遺月」,以「香港處處有非遺」為主題,帶嚟超過80場非遺表演、60個非遺互動體驗攤位,以及20個「非遺精華遊蹤」導賞團等,料吸引至少10萬參與人次。非遺月期間所有活動都係免費參加,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指,希望透過一系列豐富活動,提升市民和旅客對香港及內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嘅興趣及認識,並進一步推動傳承和保護工作。

  「香港非遺月2025」由本月31日開始,至7月1日結束,涵蓋逾100項香港及內地非遺項目,包括粵劇、舞麒麟、舞龍、木偶戲、英歌、吹糖等,超過50名非遺項目工作者將參與其中。

  康文署剛於周二舉辦「香港非遺月2025」節目簡介會,率先亮相舞麒麟、南音、陸上扒龍舟3場非遺表演,讓現場觀眾一窺非遺文化魅力。其中,大埔錦山真心堂國術總會鍾偉泉師傅團隊,特別帶來6腳麒麟表演,瑞獸「麒麟」時而低身踱步,謙卑有禮;時而環顧四周,好奇敏捷。據悉,一般舞麒麟都係由2人扮演4腳麒麟,上水圍村民翻查舊檔案時,發現逾半世紀前,村中舞麒麟除咗有4腳麒麟外,原來仲有6腳麒麟!

  為幫助市民和旅客走近非遺,非遺辦亦精選油尖旺區、荃灣、大埔、沙田、東區及離島區6個地區,推出免費「非遺精華遊蹤」導賞團。本月16日起開放報名,每團限額20人。首個導賞團將以離島區為考察地點,參與者將於本月31日探索大澳端午龍舟遊涌、鹹魚製作技藝及蝦膏蝦醬製作技藝,體驗非遺深度遊。

KellyChu
 

演出者表演傳統婚嫁儀式中嘅海陸豐/鶴佬陸上扒龍舟。
演出者表演傳統婚嫁儀式中嘅海陸豐/鶴佬陸上扒龍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