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榕榕(Ruby) - 飢餓營銷切身體驗 | 榕榕細語

新年快樂,祝大家身體健康!這段時間接連有很多大節日,由聖誕、除夕、西曆1月1日新年、農曆新年到即將來臨的情人節,大家少不免會趁機向重視的人表達心意,或者好好善待一下自己,那麼禮物當然是不可或缺,包括較昂貴的奢侈品。觀乎現在市場趨勢,奢侈品界別都慣用「飢餓式」營銷手法,吸引客人爭相購買。
「飢餓營銷」是要在市場上營造一種產品或服務的稀有性,藉此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從而獲得較高盈利。簡單來說就是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或者要花長時間等待才能入手,甚至需要配貨。總之就是用盡辦法,令消費者對產品的渴求達到飢餓狀態。正因為這種營銷手法,衍生出我們常看到的搶購潮和「炒價」。
為人熟悉的H品牌手袋正是飢餓營銷手法的佼佼者,近年越來越多包括時裝、腕錶等品牌都加入這個行列。有些知名珠寶品牌愛與當紅名人明星合作,邀請他們佩戴品牌的珠寶首飾,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或者拍一些非常有記憶點的廣告,然後借演算法不停推廣給潛在消費群,感覺就像洗腦一樣。但當你真的對產品或服務感興趣想要購買時,售貨員卻會向你說缺貨。
最近與家人同遊日本共度新歲,便遇上飢餓營銷的切身體驗。媽媽這陣子愛上某個火熱的珠寶品牌,希望趁日圓匯價低購買一條手鏈,其實她曾多次拜託我在外遊時幫忙購買,奈何每次售貨員總說缺貨。雖然因應日圓匯價持續低位,許多品牌在日本售價也作出了調整,沒以前那麼搶手,但對比香港仍相當於九折程度,結果媽媽今次終於得償所願順利入手。
儘管買到了,但也體驗到品牌仍一定程度採用飢餓營銷手法。首先如要到訪門市,原則上得先在網上預約,然而預約輪候時間長達一個多月,由於趕不及預約,惟有到埗後嘗試Walk-in,也許因當天臨近門市關門時間,訪客沒有很多,結果都能進店參觀,亦幸運地能購入目標手鏈,售貨員還告訴我們這是最後一條!但就在付款的時候,旁邊另一位客人竟也拿着同款手鏈,這正正說明了並非只此一條。
正因如此,媽媽就更想知道其他分店的供應情況,於是乎第二天再到別的分店看看。當然品牌秉承一貫規矩,Walk-in在登記後需要待上2-3小時才能進內參觀,進店後,我們發現同款同色手鏈都是有貨的,甚至還有其他顏色任君選擇,說明了只要有耐性去探店,要買到心儀款式並不難。
品牌採用飢餓營銷策略無可厚非,站在營銷角度,當然消費者對產品有越大渴求越是有利。但站於消費者的角度,面對着飢餓營銷手法,我們也得保持理性,就算非常喜愛一個品牌,有時候也得停一停、想一想。當店員告訴你只剩下不是你最想要的顏色或款式,只能退而求其次的話,不妨抽身而退,再耐心等一下,避免以昂貴價錢買來一件其實不是太喜歡的東西。
馮榕榕(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