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半世紀香港音樂劇 | 無名指
同一個周末,看了紀錄片《白孃孃:一朵遲桂花》和香港藝術節首演的《雄獅少年》粵語版;香港音樂劇的前世和今生,只差50年。
1972年,潘迪華自資製作香港第一部華語音樂劇《白孃孃》,可惜口碑和票房均失利。兩年後她把製作從樂宮戲院搬到利舞臺,依然未如理想。就這樣,此劇再未重演過。
拍攝《白孃孃:一朵遲桂花》的重要契機,來自資深監製蔡和平無意中找到一盤發霉錄影帶,裏面是電視台製作的《白孃孃》精華片段。當時潘迪華想拍一條宣傳短片,由她以英語介紹此劇,爭取海外公演機會。結果未能如願,卻因此留下了錄影資料,讓我等後輩有機會一睹這部里程碑式劇作的精粹。
顧嘉煇說《白孃孃》是潘迪華心中的雷峰塔,不擅辭令的作曲家竟說得一針見血;佛塔鎮住了白素貞,卻又給她立了豐碑。白娘子為愛一往無前,默感每代音樂劇製作人;香港首部粵語音樂劇,是羅文製作的《白蛇傳》,之後又有黃凱芹的《白蛇青蛇》,以及高世章與演戲家族合作的《白蛇新傳》。
高世章是近年最活躍的音樂劇作曲家,新作改編自中國動畫片《雄獅少年》,更有國語和粵語兩個版本。嚴格來說,這部音樂劇不算本地製作,出品方和製作方都是內地單位,但主創成員則以本土創作人為主。
香港音樂劇發展的最大阻力是預算,投資大風險更大,與內地單位合作擴大市場也許是條出路。
香港音樂劇今年52歲,正當盛年。
譚紀豪
最Hit
沙田新店開張驚現花籃陣!逾50個排滿天橋場面墟冚 街坊:呢個位通常做唔長
2025-11-04 13:06 HKT
60歲港人買中山樓慘蝕一半 嘆一年收租僅萬多元 代理撐前景吸引 「很多客博升值」
2025-11-05 06:00 HKT
華勤技術赴港上市 以硬核實力打開增長新空間
14小時前
「汪明荃舊愛」移居中山生活無憂 逾2千呎單位自誇選擇精明:我都唔恨返香港
2025-11-05 09:0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