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蕎因 - 不可模仿的深度|鏞融芯語
書法的博大精深,讓人讚歎。上文提到Westley和父親的會面,兩人從北魏書體的起源、書法在港的發展史,談到四大商業書法家的生平等,讓我上了一堂近代本地書法藝術課。不知道有多少香港人能道出其中三昧,當日趁機記錄這片對我來說空白的歷史,想借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說到北魏書體,不得不提有「招牌王」之稱的書法家區建公。他精於書法,兼善28種不同字體,當中尤以北魏書體獨步書壇。就像父親所說,生意人正如北魏體般,四平八穩中自帶氣勢。而區建公的北魏字體剛勁挺拔,霸氣又硬朗,當時深受商人喜歡,新店開業、新建大廈等,書寫匾額及商業招牌的任務全都交給他,可以說60至70年代,香港街頭滿是區建公鐵劃銀勾的北魏體。
目前位於鏞記一字樓酒吧區的金漆招牌「鏞記酒家」四個大字,氣勢磅礡,正出自區建公的手筆。酒家大門上方樓高兩層的「鏞記」二字與大廈外牆金銀雙輝映,是其入室大弟子梁子健的墨寶。這是香港現存最大的北魏字體戶外招牌,據父親說,梁子健是當時罕有能書寫大至三十吋字體的書法大師,但仍須由富經驗的師傅按比例放大而成。而鏞記寫字樓接待處的公司招牌,甚至乎爺爺墓碑上的字,俱出自梁子健的手筆。
據父親回憶,鏞記大廈的奠基石是由同樣擅於招牌書法的謝熙寫就,謝熙精於漢隸,書法敦厚古樸,爺爺早年創立的「鑽石酒家」招牌字就是出自他的筆下。
Westley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北魏字體的流行和商業活動的活躍性息息相關,其字體挺拔突出,遠距離亦能清楚看到,正切合戰後香港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有趣的是,內地部分發達城市亦曾出現北魏字體的戶外招牌,惟最終未成氣候。據Westley和父親交流,招牌集書法家、招牌師傅、商號本身的三道「氣」於一身,其中的神韻是現代印刷字體所不可企及的。
現今走向人工智能的年代,究竟商業書法及書法藝術何去何從?鏞記昔日是文人雅集之地,很多已故的名書法家及畫家經常在此聚集,並多次為鏞記題字,每個角落都洋溢中國文化氣息。趁我們現在仍有機會,應該好好欣賞及珍惜這些民間藝術!
鏞記酒家行政總裁
甘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