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洛 - 《自由之聲》提早掀起2024大選前哨戰|嘉洛的光影世界

電影《自由之聲》背後的故事比電影更精彩更具爭議性。影片以反性交易慈善機構「地下鐵路行動」(Operation Underground Railroad,O.U.R.)創始人巴拉德(Tim Ballard)的故事為原型,圍繞着孌童癖、人口走私等近年最大的犯罪活動而展開劇情。電影從拍攝到上映,足足等了8年,當中有5年存放在迪士尼倉庫下,直至年初轉賣後才有機會上映。今年夏天美國上映之際,前總統特朗普都來站台,暗嘲現任民主黨執政期間,美國成了孌童色情產業最大消費市場,衍生買賣兒童犯罪收益,已經超過軍火走私及毒品買賣等。

《自由之聲》於今年美國獨立日上映,票房勝過同期大片《奪寶奇兵之命運輪盤》及《職業特工隊7:死亡清算》。由於製作成本低,不足1500萬美元,累計票房收益逾10倍,成為暑假票房回報最高電影,被喻為電影界一次「大衛戰勝歌利亞(David-versus-Goliath)」,是美國觀眾真金白銀買票支持對兒童販賣行徑說「不」。以戲論戲,《自由之聲》角色巴拉德指名要求演過《受難曲》耶穌的演員占卡維素來演自己,加上情節過於劇戲性、部分不安內容被暗場帶過及漂白等,令影片本身帶着白人救世者影子。不過占卡維素於影片中說:「上帝的兒女不應用來販賣,仍足夠令觀眾動容。」

《自由之聲》上映後爭議後續不斷,主角原型巴拉德最近被多名同事指控涉性騷擾,最終辭去「地下鐵路行動」職務,亦引發更多陰謀論疑點。共和黨主導的媒體亦指責民主黨執政期間孌童色情產業無序擴張,執法成效不力。明年2024是美國大選年,4年前疫情加BLM社會運動令白宮易主,今天「零元購」搶劫盛行,美國一夫一妻制家庭、言論自由、私有財產保護等原有生活方式面臨考驗,特朗普又挾進步主義為賣點圖捲土重來。今年上映的《自由之聲》已為明年選戰開打了前哨戰。

嘉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