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馬伯庸的文化儲蓄|無名指

多年沒去書展,今屆入場,只為聽作家馬伯庸的講座。現場聽說,網上登記早已額滿,主辦方為滿足向隅書迷,移師最大的場地舉行。朋友說當日下午余華的講座更火爆,我搶不到位,也沒去排候補,錯過了難得一見的「文化擠提」。
說回馬伯庸,我和很多人一樣都是在《長安十二時辰》後才關注他。24小時的經歷,他竟寫了70萬字。除了劇情峰迴路轉,也因為描寫鉅細無遺。後來我才發現,他對長安城的了解,已到了老百姓日常起居都瞭如指掌的地步。
馬伯庸被稱作「鬼才」,但才華背後其實都是鍛煉。他會在地鐵觀察陌生人,憑外表給他們設定人物性格和背景,再創作故事。每次寫長篇小說,更是大型資料搜集的過程。書展中他分享創作《大醫》時蒐集到的故事,這些真實事蹟都沒用到小說,他竟沒講稿的講了一個多小時,連人名和年份都爛熟於胸。
馬伯庸博聞強記,也不是因為甚麼鬼才,而是他不止一次提到過的一種讀書方法。蘇軾喜歡讀《漢書》,每次重讀都專注看一方面,如人物或地理,多看幾遍便精通了。馬伯庸也遵循此法,讀書時「專求一事」。
如果有一種積累叫「文化儲蓄」的話,那馬伯庸應該是個富翁,也只有這種人,才能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譚紀豪
最Hit
前TVB星二代自認敗家仔貼錢打工:深入民心 曾收藏一打座駕 獲Do姐「救」一命?
2025-07-03 11:00 HKT
周驄離世終年92歲 傳不敵肺炎病逝
1小時前
65歲三屆金像影后認曾整容「臉上縫89針」 曾患抑鬱5年不出門 自言現在「走路都不行」
2025-07-03 12:04 HKT
充電寶新規︱港版小米「尿袋」無3C認證?深圳地鐵/高鐵入安檢有問題?官方咁回應(附CCC認證解釋/分真假方式)
2025-07-03 13:22 HKT
羅湖口岸直擊|新增小行李通道過關分流 港人讚便捷:不用再彎腰執袋
2025-07-03 13:1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