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 珍惜與可惜|慧眼看世界

「珍寶海鮮舫」無人接手要離開香港,卻傳出「太白海鮮舫」有白武士接洽,可望有復業機會。倘若經營海鮮舫的理念沒有突破,附近又未能建立飲食娛樂以留住食客的生態,還有多少港人單純為了「保育」香港特色的食肆而光顧海鮮舫呢?

過去香港人要食中式海鮮餐,老遠跑到西貢或鯉魚門,也未必會到香港仔的海鮮舫,因為近年海鮮舫的目標客戶多是內地旅客,流失了大量港人生意。現在大部份緬懷珍寶海鮮舫的片段,都是八九十年代港人飲茶食飯的畫面,可見二十年來海鮮舫並未在新世代的港人心中留痕。

香港飲食業在疫情下有多艱難?參考快餐集團大家樂的業績可窺一二。雖然大家樂截至三月底錄得盈利大約二千萬元,但若沒有政府因應新冠疫情提供的寬免及資助合共逾億元,它的業績早已「見紅」。大家樂的主要收入來自快餐,並非大型酒席;即使禁堂食,外賣也讓它可持續經營下去;加上餐單包羅早午晚市,受到疫情和經濟下挫的衝擊相對較少。中式海鮮食肆經營成本高,無論人力和食材都較一般食肆多。試問早已日落西山的海鮮舫,如果沒有當局策略性的支援,莫說在疫下,就算正常日子也難以生存。

在新常態下,人們需要珍惜的是回憶,沒有可持續發展的事物只有慨歎可惜。
張慧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