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瑜之樂|急待關注的疫下新生代 - 黎穎瑜

新冠病毒肆虐,教育局早前宣佈延長暫停實體授課安排至三月六日。按政府專家的估算,疫情可能於三月到達高峰,屆時回校復課或許再次落空。疫症當前,保障生命安全,維護學子健康的確是首要考慮,加上已經出現幼童染疫死亡個案,停課在所難免。不過,疫情縈繞多時,對新生代的學習和身心發展,也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方可對症下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早於二〇二一年一月國際教育日致辭時,呼籲國際社會必須採取行動,減緩疫情對教育系統所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以避免階段性的學習危機,進一步演變為難以逆轉的世代災難。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在環球疫情高峰時,世界各地約有十六億學生的學習生活出現中斷。世界銀行、教科文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指出,疫情對全球學子帶來的總收入損失,長遠可高達十七兆美元。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去年四月曾經參考世銀的運算方式,估算出香港學生因為停課而減少學習機會,長遠來總收入損失達二千七百零三億港元,平均每位學生在工作生涯中則損失三十三萬元收入。

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技能以外,更是教化之本,是孕育群體精神的搖籃,熟習社會制度的重要場所,亦擔綱了陶冶社會風氣、文化傳承、培育創意等至關重要的角色,絕非網課或者在家學習所能取代。因此,長時間的停課對於青年人和社會而言,損失將遠超經濟收益,甚至可能影響一整代人的社交技巧、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精神面貌。

最近一位由香港到新加坡當交換生的朋友就分享了她的觀察。在新加坡留學生活的幾個月中,她只參加過一次實體課堂。講座、導修、小組習作討論等,全程也於線上進行。導修課因為屬於小班,本來可以改為實體見面。不過,講師請同學投票決定上課模式時,學生以大比數否決了實體課。「我恨不得多點真人交流,多認識幾位當地朋友。想不到幾乎沒有同學贊成實體上課,原來不少人對見面和回校上課,已經失去興趣。」

一位於中小學教唱歌的朋友也感歎到:「疫情下開班組,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我一向很有耐性,即使怕醜、頑劣的同學,也可以藉著鼓勵,開啟溝通大門,讓他們唱出自信。不過,愈來愈多青少年,在網課上連樣子也不願意示人。試過一個學期過去了,也未見廬山真面目,要啟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難過登天。」

在最應該擴闊眼界,最適宜學習團隊精神的人生階段,愈來愈多於社交距離措施下成長的青年朋友,對實體相處興趣減少,對虛擬世界無限嚮往。要讓他們重投團隊生活,現在不想想辦法,將來追悔不及。
黎穎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