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畫人生——天人合一 和諧共生

  疫情下出遊不容易,但通過互聯網讓我們關心外地情況,包括早前在雲南那十幾頭野生大象,牠們多個月北遷後,已返回原先棲息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碰巧上個月在雲南昆明舉行,象群出遊再次提醒人類對生物的保育及關注。
  聯合國一九九三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我國地大物博,生物多樣性是全球最豐富地方之一。內地在一九五六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到現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佔國土面積百分之十八。
  多年來保護瀕危物種,如大熊貓,經人工繁育擴大種群,放歸自然,大熊貓受威脅程度從「瀕危」降為「易危」, 野外種群數量四十年間從約一千隻增加到逾一千八百多隻。
  據說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生長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林、有「東方寶石」之稱的朱䴉,由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發現只有七隻增加至目前人工繁育野外種群數目超過五千隻。
  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發展為物種帶來不同程度的危機,而維護生物的多樣性也為人類的可持續未來着想。香港地少,樓宇密集,但漁護署資料顯示,有近三千三百種植物、五十五種陸棲哺乳動物、逾百種的兩棲和爬行動物及蜻蜓、近二百種淡水魚、多於二百四十種蝴蝶、以及超過五百五十種鳥類,相當於全中國三分之一的鳥類物種。在發展的同時,我們要對這些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減至最低。
陳智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