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理論——胡森譯名夠貼切
上周提及馬名「華卓晴」及於八十年代在港策騎的英國騎師華卓良,因為只一字之差,原來「華卓晴」馬主曾養有「華恩庭」也。而幾年前,曾同期有「雷神」一駒,而騎師莫雷拉也被稱為「雷神」!
多年來最多港人叫錯的騎師譯名可能是英國之寶柏葛,他來港前曾到新加坡客串,被譯作碧谷,香港則譯柏葛,偏偏七十年代港人對「葛柏」一名更熟悉,因為是貪污警司。老張近月看一套美國電視劇,其中一重要角色被譯為馬彼得,又令老張想起第一代澳洲職業騎師馬彼得,但更多人會叫他做「死火得」,因為常輸大熱門。
嚴格而言,馬彼得不是專爆冷門騎師,他勝出的馬匹多是五倍,可見「死火得」不算太貼切,全因他當年輸馬一定出閘脫腳而已。
當胡活士之弟來港當練馬師,譯名是胡新,本來譯「新」是好事,但音似「辛」,於是改為胡森。老張認為是歷來最好的譯名,因為英文姓氏Woods本身就是森林之意。
張福元
多年來最多港人叫錯的騎師譯名可能是英國之寶柏葛,他來港前曾到新加坡客串,被譯作碧谷,香港則譯柏葛,偏偏七十年代港人對「葛柏」一名更熟悉,因為是貪污警司。老張近月看一套美國電視劇,其中一重要角色被譯為馬彼得,又令老張想起第一代澳洲職業騎師馬彼得,但更多人會叫他做「死火得」,因為常輸大熱門。
嚴格而言,馬彼得不是專爆冷門騎師,他勝出的馬匹多是五倍,可見「死火得」不算太貼切,全因他當年輸馬一定出閘脫腳而已。
當胡活士之弟來港當練馬師,譯名是胡新,本來譯「新」是好事,但音似「辛」,於是改為胡森。老張認為是歷來最好的譯名,因為英文姓氏Woods本身就是森林之意。
張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