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管俊「傑」——跌市避險尋機遇

  港股近日壞消息頻出,例如中央突然修改政策,要求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被視為打擊中概股的舉動,基金紛紛拋售科網及教育的中概股;而彭博引述未經證實的傳言指出,由於擔心美國政府可能限制美國基金在中港兩地的投資,美國基金正大舉拋售香港和內地資產,令本來已因為中央監管風波以致氣氛低迷的中港市場,面臨新一波壓力。不利傳聞更「接二連三」,盈富基金(2800)經理人道富環球上周四表示,該基金不得向任何美國人士發售,不論是否依賴於相關美國證券法或其他法律的任何豁免,如明年6月3日之後繼續持有單位,可能受美國法律阻止出售或以其他方式買賣單位。消息令中美金融脫鈎的憂慮再度升溫,上周四出現大幅反彈的港股,翌日隨即再度插水。
  筆者在這個專欄,已不止一次勸告各位讀者做好「投資管治」(Investment governance),因本港作為中美經濟及政治角力的「磨心」,同時國企及中概股佔本地股市市值愈來愈高的趨勢下,一旦中美「冷戰」升溫,出現任何向金融業開刀的措施,港股恐難避免大幅動盪。相反,美國受惠經濟復甦,以及金融地位仍處「上把位」的處境,造就美股年內節節上升,單看杜指已遠遠拋離恒指近一萬點便可知一二。
  當然大家萬料不到的,是中國官方突然加強規管個別行業、並打擊在美上市中概股的舉動,會對相關板塊股份帶來核彈式的震盪。誠如一向立場保守的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亦慨歎,整個教育產業在中國已存在多年,如今突然整頓,做法「令商界感到心寒」,又稱「中國沒有理由主動放棄外資」,更不能任由「投資者自然死亡」,否則「投資者以後就會不敢碰中國市場」。施先生的言論,正好道出了中概股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來自經濟、業務表現等基本因素,而是官方政策突然變化的風險。
  以投資角度看,投資者要做好「投資管治」,成為官方狙擊目標的教育股固然不宜摸底,互聯網行業同樣首當其衝,中短期內亦要避之則吉。試想想,若你在上周四大市反彈時,認為這類股份已「跌無可跌」而勇敢入市,翌日恐怕又會立即「坐艇」!相反,大家不妨留意不受中概股監管風波拖累、同時在中西方社會均「吃得開」的傳統經濟股,例如長和(001)、長實(1113)等,上周走勢在大跌市中保持平穩,後者更一直維持53元水平,整整一周間幾乎沒有跌過,加上兩股8月將公佈中期業績,預料派息水平不俗,若投資者有意撈底,不妨關注這類公司。
註冊合規師公會投融資部總召集人
徐燦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