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榕細語——時裝周 Vs. 書展動漫節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現時榕榕在籌辦畫廊,所以現在工作變成時裝與藝術兩邊融合一起。最令我既驚且喜的是,原來身邊許多從事藝術創作的朋友,都是從原本時裝行業走出來!
  有些原本是做形象指導,有些原本做時裝設計,經過多年努力,找到了藝術的發展方向,轉戰藝術界,這種經歷有點感同身受。其實大家都不約而同慨歎,香港時裝行業真的有點難經營,畢竟大眾難免會有崇尚外國品牌的心態,總是覺得本土設計不應該賣那麼貴。而且做時裝其實非常泛本,每一件設計都要分尺碼,而每個尺碼都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論生產還是倉庫空間都需要很大成本,除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還要有一定財力,才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話雖如此,但我跟朋友們言談之間,大家對時裝的熱愛仍然不減,每當有不同設計師推出一些耀眼的設計,我們都按捺不住去了解、購買,而且每天仍然堅持要悉心打扮上班,骨子裏仍然醉心時裝。
  最近和一位由時裝形象指導,變成藝術玩具達人的朋友說起去旅行。因為疫情關係,大家都不能飛到外國看時裝周,而這位朋友儘管已轉了行,對時裝仍然熱情不減,說很希望能夠在時裝周舉行的時候到歐洲看看,哪怕去不到看各大品牌的Fashion Show,起碼能夠到會場附近,花枝招展一下。令我回想起當年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學校老師都非常鼓勵我們到會場周邊感受一番,然後場外就變成了我們同學之間的時裝表演!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香港,大家應該會認為這些時裝人都是瘋子吧!
  其實外國的Fashion Week,就像香港的書展和動漫節一樣,是整個城市的盛事,大家都會認識到那時期相應行業人士的專業,而且表示鼓勵與支持!可惜香港Fashion Week很難有這種氣氛,不知道是因為約定俗成下的偏見,認為時裝都是奢侈品,還是大家即使購買時裝都只選擇外國品牌緣故。香港的時裝設計要普及化,感覺像是一件很長遠的事!
馮榕榕(Ruby)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