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山——因地制宜

  現今的居住環境和大廈的結構變得愈來愈複雜,要掌握到趨吉避凶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是需要與時並進和更客觀了解不斷的演變。單憑看看方位,做簡單的流年佈局,已經不足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看過新落成的住宅大廈,有全密封式,中央空調和辦公室一樣,陽宅最基本是講求空氣流通,因為上乘的地師,就是利用門路窗來做風水佈局,記得先師在生時,我觀察他最多是用門路氣口剪裁風水,效果相當驚人。但現今一個全密封的住宅,就需要另外的調配才有功效。大家都聽過「陽宅三要」就是門、主、灶。可知道單位大門的重要性,但大家要注意,現今大門的力量會有遞減。古時四合院,大門外明堂盡量務使開陽甚至達有半月池。如大門並不開陽在進入大門後都會建一天井達致四水歸堂的目的,才進入大廳,就是利用空氣的流動,當然更富裕的甚至大宅有幾多進,即有數個天井。就算是十多年以前的洋樓,單位大門外是走廊,走廊是十分通氣的,有窗或有天井。這種氣流產生的一個動力,而單位大門正是分隔大門和走廊外的一個玄關,門一打開內外氣流和富位產生一個交溝的效果,災祥立見。而現在的大廈很多電梯在中央位置,特別在夏天試試留在走廊便會感到酷熱,透不過氣的感覺,只因沒有空氣流轉,甚至打開大門不會感覺到有氣流入宅。大門的力量不可和從前同日而語。光是靠行吉門,就力量不遞,需要有更多的搭配。不過凶門亦是同樣的看法,凶性亦沒有那麼凶。所以明師便應懂得將力量調配。
  亦看過一個屋苑從俯瞰如同一條蛇,九曲十八彎,一個太極像一條長蛇擺動,差不多單位的坐向都是不同,很欣賞設計師的匠心,但地師就頭痛了,整個大廈的太極像扭動,坐向變得不分明,就對用傳流方法來看風水就難掌握。但從另一角度看,愈不分明,反而由高明的地師作主動改變和決定想要的盤理。因地制宜作出不同比重的調配才是真正的心法。
林國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