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紀行——台灣—一代名果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受到亞熱帶海洋季候風影響,形成了夏長、冬短的氣候現象。從表面看,台灣屬於單一的亞熱帶海洋島嶼氣候,其實當地由南到北以極高的中央山脈分隔,因為海拔高度不同的環境造成氣候的溫差,以致熱帶至寒帶的氣候條件都有,所以從年頭到年尾,都會有不同種類的當季水果登場。
  港人心目中的台灣水果熱門排行榜,首推鳳梨;第二位票選,無出其右必然是六、七月大熱的愛文芒果。台灣芒果年產十七萬噸,愛文只是其中的一款,海頓、吉祿、肯特、凱特、金煌、玉文及土芒果等,雖然是市場常見的品種,但果實的特徵與形狀,不一定每個消費者看到就知道是甚麼(像荔枝一樣,不同產地種植的,口味粒粒各不同)。
  愛文芒果在一九五四年由台灣農復會考察團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同期引入的還有海頓、吉祿、肯特、凱特四個品種。芒果由引進再馴化,在一九六二年正式推廣。被稱為「愛文芒果之父」的玉井鄉農民鄭罕池,放棄當時可以賺錢的甘蔗不種,從農復會接過了一百株栽種。一九六三年一月一場霜害,只有四棵愛文芒幼苗存活,遭逢巨變的鄭罕池並沒有放棄,經過三年的努力,四株母樹總算是開花結果。
  鄭罕池開始騎機車到台南市各大飯店兜售,由於味道新,很多人不適應屢吃閉門羹。後來找到水果店寄售,銷售成績出人意料地好,大批農民跟着栽種,玉井鄉便成為台灣愛文芒果之鄉。鄭罕池從不被看好,到無私的技術傳授,過程中發現透光耐水紙套袋可以防蟲害的種植技術改進,令愛文芒能夠成為大多數人心中的「一代名果」。
(www.youtube.com/channel/UC39gFX0VF1BxPRDOfFu4Lmw?view_as=subscriber)
紀曉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