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三)
筆者在過去兩周的專欄中,連續提到了經濟「內循環」的概念,主要是這個說法已成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內地刺激經濟的新思路。
今年5月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首次提出,要充份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潜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後,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强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由此「雙循環」已被提到了經濟發展中長期戰略的高度。
不過,內地亦有一些學者和市場人士質疑,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新,只不過是把以前的「大力刺激內需、減少對出口依賴」換了一種表述方法。
筆者傾向這種解讀,因為近幾年來,內地當局一直在通過創造一個個看似宏大卻又略顯艱澀的「新概念」,從而構建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
除了上文提到的「內循環」和「雙循環」,類似的例子還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類命運共同體」、「底線思維」、「基本盤」、「新常態」和「一帶一路」等。
回到「內循環」的表述,市場甚至有聲音認為,有鑒於今年以來愈來愈不友好的國際環境,當局提出的這個概念是在為閉關鎖國做準備。
官方對此矢口否認,强調不是要閉關鎖國、主動脫鈎,而是要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內循環」支撑「外循環」,以「外循環」帶動「內循環」,推動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今年5月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首次提出,要充份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潜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後,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强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由此「雙循環」已被提到了經濟發展中長期戰略的高度。
不過,內地亦有一些學者和市場人士質疑,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新,只不過是把以前的「大力刺激內需、減少對出口依賴」換了一種表述方法。
筆者傾向這種解讀,因為近幾年來,內地當局一直在通過創造一個個看似宏大卻又略顯艱澀的「新概念」,從而構建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
除了上文提到的「內循環」和「雙循環」,類似的例子還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類命運共同體」、「底線思維」、「基本盤」、「新常態」和「一帶一路」等。
回到「內循環」的表述,市場甚至有聲音認為,有鑒於今年以來愈來愈不友好的國際環境,當局提出的這個概念是在為閉關鎖國做準備。
官方對此矢口否認,强調不是要閉關鎖國、主動脫鈎,而是要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內循環」支撑「外循環」,以「外循環」帶動「內循環」,推動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