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榕細語——廢料才是時裝的未來

  時裝行業從來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要從芸芸時裝設計師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才華和毅力,同時要從不同地方尋找機會,例如參加不同的比賽,好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作品。
  不過近年大家對時裝概念及消費模式有所轉變,開始面對着自己的衣櫃作出斷捨離,有着清晰的頭腦看待時裝,審慎購物,貴精不貴多。情願購買一些價錢相對較貴、質料較好的服飾,都不要囤積一堆或許只能穿一兩次的劣質衣物。這樣亦證明了為甚麼近年快速時裝銷售迅速下滑,而且設計師們亦需要為此作出調整。
  有着這樣的趨勢,時裝設計反而變得更有意義。曾經有環保團體指出,時裝行業對環境污染是全球第二位,每年生產9,200萬噸廢料,數字更有上升趨勢,當中八成都與時裝設計有關。坦白說,榕榕在大學修讀時裝設計時,已開始意識到時裝廢料的問題,每一次交功課,到底會製造多少廢料呢?直到投身社會工作,在公司裏光是採購物料樣板、做一些市場調查,過程中已經製造很多多餘物資,即使有時我們也會盡一點綿力,循環再用某些材料,仍不足以彌補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如果要保護環境,難道真要停止時裝行業嗎?
  有着十年歷史的「Redress設計大賽」,主要宣揚循環時裝系統,讓世界各地新晉設計師一起推動可持續設計理論與技術。今年1月至3月期間公開招募了百多位參賽者,地區評委團接着從三十二位準決賽選手中選出十名代表,包括五位女裝設計師及五位男裝設計師,參加剛於星期四在香港舉行的網上總決賽。可持續設計概念範疇很廣,設計師們可以選用不同廢料、二手衣物,或者二手物料去製作,與此同時要兼顧衣物的耐用程度,除了循環再用,亦需要「可持續」使用。
  在總決賽中,每一位設計師的作品都非常獨特,而且有很多窩心的細節,完全不會覺得是由二手或廢料製作出來的設計。今次比賽勝出者是來自阿根廷的女裝設計師Juliana Garcia Bello及來自越南的男裝設計師Ngoc Ha Thu Le,一位使用了鄰居和朋友的舊衣裳作設計基礎,另一位運用零廢棄樣板技術去製作,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同樣達到可持續及環保效果。作為消費者,我們亦需要多留意產品的背景,多選擇一些環保物料的設計,一起為保護環境出力。
馮榕榕(Ruby)


■女裝設計師Juliana Garcia Bello的勝出作品。
■女裝設計師Juliana Garcia Bello的勝出作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