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欄——電影界的共通語言
與二十多歲的新演員閒談,問他最近看甚麼電影,大多是歐美和韓國電視劇。說到電影,我說從前我看過的電影,很多他也未必看過,很難與他分享。可是有些電影他必定要看一遍,他好奇地問是哪幾齣電影,我問他有否看過《英雄本色》,他說沒有,此時我跟身邊一位三十多歲的同事即表示驚訝,想不到他竟然沒看過此電影。
當刻本想說這齣經典港產片,他怎能沒看過,可是想深一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看粵語長片時,有很多早在我出生前二十年上映的電影,我的確沒有看過,例如《可憐天下父母心》、《夜光杯》和《如來神掌》,若不是電視重播,怎可能會找這些電影看?因此,不能怪這位年輕演員沒有看過經典港產片,即使經典如《英雄本色》,對二十多歲的小子而言,的確相距甚遠。在他心目中,周潤發(Mark哥)不是一位重義氣的江湖人物,而是喜歡行大帽山的行山專家。
我按捺不住對他說一定要重溫,作為演員若沒看過這些經典電影,但導演、監製們均看過這些電影,有一天他引導你演戲時,說這場戲就如Mark哥在《英雄本色》裏,本來已經駕駛快艇離開,卻因放不下好兄弟而回頭,顯示忠義的感覺,可是你不明白。或跟你說Mark哥潦倒,更跛了腳,在街邊吃飯盒,希望你能演繹那份洗盡鉛華的欷歔,可是你卻不明白,那麼你如何跟導演、監製們溝通呢?
我再問他有否看過《教父》,他說也沒有。我說這樣不行,電影是一種文化,在電影圈裏各人互相溝通,是通過過往大家一起共同感受過的電影,而得出共通語言。作為演員,對過往的電影毫無認識,莫說溝通,我猜導演和監製們或許會看不起你,覺得你根本沒有了解這個行業。
我懷疑過去十年電影的斷層,會令港產片沒辦法傳承下去,就是這十年的空窗期,令香港電影業失去共通的語言。將來新一代的出現,或許需要如初生嬰兒般牙牙學語,重頭再建立一種語言,重新走一條新的道路。本欄長刊於《星島日報》專欄版
森美
當刻本想說這齣經典港產片,他怎能沒看過,可是想深一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看粵語長片時,有很多早在我出生前二十年上映的電影,我的確沒有看過,例如《可憐天下父母心》、《夜光杯》和《如來神掌》,若不是電視重播,怎可能會找這些電影看?因此,不能怪這位年輕演員沒有看過經典港產片,即使經典如《英雄本色》,對二十多歲的小子而言,的確相距甚遠。在他心目中,周潤發(Mark哥)不是一位重義氣的江湖人物,而是喜歡行大帽山的行山專家。
我按捺不住對他說一定要重溫,作為演員若沒看過這些經典電影,但導演、監製們均看過這些電影,有一天他引導你演戲時,說這場戲就如Mark哥在《英雄本色》裏,本來已經駕駛快艇離開,卻因放不下好兄弟而回頭,顯示忠義的感覺,可是你不明白。或跟你說Mark哥潦倒,更跛了腳,在街邊吃飯盒,希望你能演繹那份洗盡鉛華的欷歔,可是你卻不明白,那麼你如何跟導演、監製們溝通呢?
我再問他有否看過《教父》,他說也沒有。我說這樣不行,電影是一種文化,在電影圈裏各人互相溝通,是通過過往大家一起共同感受過的電影,而得出共通語言。作為演員,對過往的電影毫無認識,莫說溝通,我猜導演和監製們或許會看不起你,覺得你根本沒有了解這個行業。
我懷疑過去十年電影的斷層,會令港產片沒辦法傳承下去,就是這十年的空窗期,令香港電影業失去共通的語言。將來新一代的出現,或許需要如初生嬰兒般牙牙學語,重頭再建立一種語言,重新走一條新的道路。本欄長刊於《星島日報》專欄版
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