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欄——艱難決定

  為了減少人流接觸,近日在家用膳增加,假日到超級市場入貨,忽然聽到有人打招呼,原來是麥勁生教授(見圖)。原先在浸會大學歷史系的麥教授,原來幾個月前剛剛過檔考評局,出任公開考試總監,負責考評的發展和行政,想不到走馬上任不久,就迎上今次新型肺炎的突襲。
  考評局早前宣佈押後今年的文憑試,麥教授說這是個艱難決定,這是按照流行病專家的意見。另一方面,文憑試是本地學生升學最重要的考試,任何變動都有重要影響。
  他坦言,文憑試不同其他國際試,一年只舉行一次,而且是大學收生的主要標準。其他國際考試,有些一年舉行四次,今次不考,遲一季可以再考,而且外國大學收生會考慮當地學校成績。
  文憑試考生年紀已經有十六、十七歲,而且考試大部份時間不會與人有密切接觸,在本地疫情平穩下,考試的風險本來可控,無奈是外地輸入個案增多,疫情有第二波洪峰之險,遵從醫學專家意見變招是求穩之計。
  繼文憑試宣佈延後,國際試IB宣告取消,評分以預測水平和平時表現計算。完全停考比押後來得更加徹底,但從學生角度,雖然毋須考試,但難免也有人因此失去預算,甚至打亂了升學計劃,總之一場橫禍,就會帶來種種意外,唯有隨遇而安,靜候雨過天青,重新出發。
《星島日報》社長
蕭世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