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半個澳門人看澳門

  因父親關係,七八十年代經常出入澳門,父親的晚年也在澳門度過,當年我就更頻密到澳門了,目睹澳門這幾十年發展,由葡人的「無心」統治到回歸後的急速發展。
  澳門慶祝回歸二十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伉儷親到慶賀及主持第三任特首賀一誠的就職典禮。習主席盛讚澳門成功落實「一國兩制」,隱喩香港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在我這半個澳門人來說,澳港各方各面都不同和不易比較,澳門不能取代香港,而香港亦不需和澳門比較。港人和澳人對祖國看法,早於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後已不同,甚至各走極端,一九六六年澳門發生123事件,結果葡國政府「輸掉」澳門,向廣東政府道歉並從此完全放棄管治,只等待中國收回。從此,在澳門的台灣勢力被迫撤到香港,而澳人亦與內地愈走愈近及慢慢融合。而香港亦於差不多時間因內地文化大革命而引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暴動,結果港英政府打敗親中左派,之後放棄一向「不得人心」的管治,全面改善管治模式,謀取長期管治香港,銳意使香港與內地愈走愈遠,包括不錄用與左派有關的人當公務員,如曾讀左派學校或父母在左派機構工作等。不讓政府人員與國內交流,不鼓勵學習及使用普通話,所以回歸時,能操流利普通話的公務員寥寥可數,惶論了解內地。
  英國人在極不願意下將香港交回中國。回歸時,港人普遍對內地所知不多。
  澳門除成功落實「一國兩制」外,亦成功落實「一城兩制」,把賭博休閒娛樂產業集中在新發展的氹仔區,從填海取地讓遊客在這「醉生夢死的花花世界」度過他們「沒有日與夜」的尋夢假期,而澳門本土人在此找到生活,而澳門半島「原居民」則仍享受其寧靜節奏不快的生活,而受保留的「文化遺產」亦讓可接受數目喜歡「尋幽探秘」的遊人遊覽,但以不騷擾「原居民」為原則,唯一受影響是曾旺極一時的舊城區食肆,生意大跌,傳統食肆被淘汰。
  澳門不是沒有隱憂的,所謂「今天香港,明日澳門」,「派錢」只是暫時性的「止痛劑」 ,絕非治本妙藥,制度落後及各方面的不足都值得關注。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小城又如何?希望賀先生有他的一套!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