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欄——潮流的興衰

  朋友們說起舊時潮流,上世紀九十年代學生們穿着上學的Dr. Martin,到現在仍然可見。從前互聯網未發達,所有潮流知識都是道聽塗說,或從潮流雜誌得知。可是那時大部分雜誌都是高端時裝,很少討論學生時裝,只能靠各人的記憶,回顧當年在學生界盛行的潮流品牌。
  其中Dr. Martin可算是至高無上,雖然大部分學校不容許,但總有些學校格外開恩,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各人的第一對Dr. Martin都是在銅鑼灣某商場的小店購買,小店由兩兄弟主理,其中一位因賣Dr. Martin而賺得第一桶金,後來建立潮流時裝品牌王國I.T.,他就是沈嘉偉。朋友說當年沈嘉偉親自賣鞋給他,雖不能求證,但只要有勇氣說出來,便有人相信。
  另一潮物是「棺材袋」,在天星碼頭的店鋪有售,啡色的皮有造舊的效果,這種粗獷的感覺,吸引無數少男入手。朋友說背囊的背帶上有個小袋子,是讓人擺放香煙,看起來很酷。有人卻指他不吸煙,為何會知道?他說他雖不吸煙,但也刻意買包煙放在袋內故作有型。棺材袋名字的由來是它的品牌標章形狀好像一副棺材,單邊背起背囊時,猶如背着一副棺材。
  還有紅極一時的「煲袋」,大袋款固然之貴,小袋款也差不多一千元,袋上裝有大量金屬修飾條,價錢相當昂貴。最特別之處是袋上有一個鐵牌,可供客人刻名,公司會將鐵牌寄往原廠,刻名後交回客人,這成了煲袋最吸引的亮點。可是,當大家以為煲袋的原廠地是歐洲時,有朋友指出原來是本地品牌,只是售貨員信口開河說是歐洲貨,令品牌看似很矜貴。他問我們有否在歐洲看到有煲袋出售?大家即時如夢初醒,驚覺原來多年來一直被騙。
  總括而言,潮流沒有真或假,只要你擁有人人追捧的潮物,你便是潮童。你捨得花錢,便能為自己增添一個身份,任何潮流過後回看自己,總覺得自己是一名傻仔。因此,所有潮流都是一種誤解,長大後人便會清醒。
森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