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時代——黃色咖啡店

  我寫字樓附近有一家賣咖啡輕食的小店,開在商業大廈的大堂,路過會聞到誘人的咖啡香氣,以前也曾偶爾光顧。反修例運動開始後,店主收起了放在門口的價目表,換了塊大黑板,寫着「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店主有自己的理念,本來很正常,雖然五大訴求我不是每條都支持,但也願意繼續光顧他。
  不過踏入二○二○年,店主換上另一款口號,叫人「唔好再做香港豬啦」,還畫了一個豬頭在旁,相信是指那些不同意「缺一不可」的人是豬吧。這令我想起區議會選舉那天,電台訪問了一位剛勝出的候選人,在鏡頭前呼籲市民不要再做「香港豬」。公然形容持不同意見的人為「豬」,十分不文明,就像稱人做狗、曱甴、蝗蟲一樣。我頗感到冒犯,所以我沒有再光顧這咖啡店了。
  所謂黃色經濟圈,其實也是「良心消費」的一種,就如環保份子不用空調一樣,本意是要抗衡「紅色」(或藍色)經濟圈。但在香港,這只能是個超現實的夢想,因為我們絕大部份的糧食,甚至食水,都來自內地,根本避無可避。「黃店」做得愈旺,背後原材料的「紅色」供應商、製造商便賺得愈多,這豈不很諷剌?他們呼籲港人杯葛「藍店」,但那些遭人打砸的店,也僱用不少爭取五大訴求的人,他們的生計也受影響,這也符合黃色經濟圈的理念嗎?
  忘了告訴大家,這家黃色咖啡小店所在的大廈,業主正是大型中資機構。
楊立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