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婷 - 港勢成灣區綠色橋頭堡 | 零碳築跡
近日,香港人才市場湧現一股新趨勢。越來越多具備國際視野與實戰經驗的專才選擇回流香港。與過往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將香港視為職業起點,更將這裏作為進軍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轉型的戰略據點。這一波人才回流,反映出香港與大灣區產業融合的加速,也展現了區域協同帶來的新發展機遇。
時至今日,香港吸引人才回流的最大「磁石」,正是大灣區孕育的多元機遇。隨着特區政府持續改善「搶人才、留人才」政策,加上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龐大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專才選擇在香港落腳,並以這裏為「橋頭堡」拓展職涯。香港正由單一金融中心,逐步蛻變為大灣區的綠色科技與金融雙樞紐,形成「香港研發、大灣區應用」的獨特優勢。「科學園」內的綠色科技實驗、數碼港匯聚的ESG初創企業、元朗的「零碳智能空間」等創新平台,為有志者提供從創意孵化到全鏈條實證的舞台,技術成果得以輻射至大灣區甚至國際市場。
值得留意的是,這批回流主力多來自世界頂尖學府,專業背景涵蓋ESG投資、新能源、碳審計、循環經濟等新興領域。據獵頭公司數據,隨着大灣區「綠色灣區」建設提速,新能源及碳管理等相關專才需求顯著上升。香港多元且具實戰價值的場景,包括參與環保署支持的「碳中和」示範項目,或在「零碳智能空間」的實證基地裏,為即將推廣至大灣區的電動工程機械與智慧能源方案進行技術驗證等,讓回流人才有機會參與更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區域發展。對他們而言,香港「一國兩制」下既能遵循國際規則,又能無縫對接內地龐大的產業鏈與應用場景,更是吸引他們深耕發展的重要原因。
此外,香港近年湧現出一批與大灣區緊密互動的綠色轉型示範項目,進一步鞏固「超級聯繫人」角色。這此成功案例,不僅印證了香港作為綠色技術測試、展示與商業化的重要環節,更為渴望發揮規模化影響力的實幹型人才提供理想舞台。他們回流帶來的不但是技術和知識,更有國際化的資源網絡與可持續發展理念。香港通過打造完善的創新生態與政策支持,正逐步成為大灣區綠色轉型的人才與技術門戶。這批新力量的回歸,是對香港新定位最有力的肯定,也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堅實的綠色動能。
零碳智能聯盟秘書長
彭丽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