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風至 - 中生製藥短線突破可期 | 鮮股落鑊

中美貿易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市傳阿里巴巴(9988)與蘋果的AI合作計劃被美國審查,令科技股及蘋概股受壓,另一邊廂則見醫藥股逆市造好,生物科技ETF華夏恒生生科(3069)升近2.06%,醫藥股龍頭中國生物製藥(1177)值得一吼,短線突破意欲強烈。
中國醫藥由於有國內的龐大市場作為基礎,以及強勁的成本優勢,可望借此搶攻海外市場,在目前中國經濟環境疲弱情況下,被市場視為增長能見度較高的板塊。
摩根士丹利最近發表報告指,對中國醫藥行業持樂觀態度,認為內地推出一系列有利政策,特別是對創新的全方位支援。此外,由於大多數內地醫藥公司對美國出口的依賴較低,該行業受地緣政治和美國藥品定價不確定性的影響相對較小。
料已進入創新成果收穫期
中信建投報告亦強調中國醫藥行業需「立足於內,開拓於外」,該行認為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中,藥品階段性豁免,創新藥BD出海主要是IP轉讓,影響同樣有限。對於器械行業長期看好自主可控及器械出海趨勢。展望行業未來投資機遇,看好醫藥企業對內穩住國內根基,積極參與行業整合,對外把握節奏與路徑,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中國生物製藥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並在生物技術和醫藥領域取得多項突破。其核心業務涵蓋腫瘤、心血管疾病、抗感染藥物等多個治療領域,並擁有廣泛的產品組合。
其2024年業績表現強勁,展現出穩健的增長勢頭,公司全年收入達288.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0.2%。這一成長主要得益於其創新產品的強勢推動,其中創新產品收入達120.6億元,佔總收入41.8%,按年增長21.9%。期內純利按年升50.1%至35億元:每股盈利19.13分。派末期息4港仙,連同已派發中期股息3港仙,全年共派發股息7港仙。
業績公告提到,於該財政年度集團5年內上市的新產品收入達100.9億元,按年增長25.4%;並預測集團已進入創新成果收穫期,預計到2027年,集團已上市創新產品數量將超過30個,創新產品收入佔總收入比例將突破50%。集團亦會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全面推動數碼化戰略升級。
聞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