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力文 - 比特幣下一波幻想 | Exchange²

比特幣是數碼黃金,這句說話你大概聽過無數遍。一如老歌的旋律,經典卻熟悉到幾乎被忽略。但問題是,有人話這段旋律在2025年開始走調,這是否事實呢?

  今年以來,黃金和比特幣這對避險搭檔的關係的確有所改變。以3至4月為例,比特幣價格由高位10萬至11萬美元區間回落至約9.3萬美元,累計跌幅超過9%。但同一時間,黃金卻突破歷史新高。兩者過往常被視為同步反映市場風險偏好的資產,卻在這一刻產生分歧。美元走弱,美元與黃金的負相關性早已被市場驗證,這沒有甚麼新奇,但當美匯指數疲弱,按幣安過往報告顯示,在美匯指數於3個月內下跌超過5%的歷史情境中,比特幣平均回報高達43%。也就是說,理論上,當前這一波弱美元周期,應該對比特幣有利。

可對抗貨幣貶值

  其實比特幣不能再簡單被數碼黃金的敘事框死。投資市場比想像中更複雜,就如已故「股神」拍檔芒格(Charlie Munger)所指,市場由多種交錯因素構成,每一條線索背後都可能牽動另一個變量。其實比特幣在上周一(21日)突破8.3萬至8.6萬美元區間之後,市場的供需結構與價格節奏已出現明顯變化。比特幣更深層的驅動力,來自於全球資金供應量的結構轉變。

  聯儲局已正式將國債縮表上限從每月250億美元大幅下調至50億美元。這一動作,不僅是貨幣政策的轉向,更是釋放出一個明確訊號,市場資金環境將逐步轉鬆,風險資產將重拾估值上行條件。不是比特幣自己變得更有價值,而是貨幣體系不斷擴張,讓它相對變得更值錢。若這一假設成立,那麼比特幣不僅是一個風險資產,更是對抗貨幣貶值的強勁槓桿。

鄧力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