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盛事效應不容忽視|恒聲集

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舉行,適逢中秋及十一長假,根據內地網上旅遊平台所披露的數據顯示,鄰近亞運開幕前的一星期,杭州搜尋量迅速增長至前十,亞運期間相關機票預訂亦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20%、酒店預訂量增加4.4倍、景區門票銷量增20%。更甚者,浙江省其他周邊地區,如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等,酒店預訂量比2019年同期更是增長5倍以上,顯示了民眾對體育賽事關注的提升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帶動。

香港若想重振旅遊業、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亦不可忽視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及賽事所帶來的協同效應。最主要體現自然在經濟方面——文體盛事通常會引起大量人流、物流和訊息流的聚集,帶來的遊客消費和旅遊支出,涉及餐飲、住宿、購物、交通等多個領域,增加經濟收入和就業機會。

在社會方面,盛大活動的舉辦通常涉及社區參與和文化交流,這不僅豐富當地居民生活和文化體驗,也增加城市魅力和活力。參與盛事的遊客可通過與當地居民互動交流,體驗本地文化和傳統,促進當地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文化方面,舉辦盛事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前來探索和體驗,並在媒體關注下進一步提升城市曝光度,這有助於當地文化傳承和發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不少人對盛事的定義尚未「更新」,認為只有奧運、亞運級別的大型活動才算得上是盛事。但事實上,能夠產生協同效應的盛事在規模上,不一定需要媲美上述兩者,相關部門需要認識到,在積極舉辦國際盛事的同時,一些有本地特色或機會難得的文體活動,亦能為香港招攬到不少遊客。

疫情復常後,M+博物館的草間彌生展覽、在會展舉辦的Art Basel,以及知名歌星在港舉辦的大型演唱會,都吸引大量遊客來港參與。本地特色活動方面,如今年較早筆者參與拍攝的「長洲太平清醮」及「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不難發現港式文化對來自內地及海外的諸多遊客有極大吸引力;又例如今年國慶復辦的煙花匯演,在正式公布後不少酒店都收到相關查詢,可見其受歡迎程度。這些活動雖然未達到「舉國同慶」的程度,但其獨特性卻實在地對目標受眾有旅遊、消費的刺激作用,值得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支持及宣傳推廣。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