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股落鑊——電動車概念開動 嘉瑞要追

  電動車成為沉悶的港股市場爆發口,亦引到不少熱錢由美股回流炒港股,有Tesla上游概念的億和控股(838)昨單日勁升四成,小鵬上游概念股嘉瑞國際(822)亦有勢追上億和的步伐,昨飆16.94%,收報0.69元,實行電動車上游股全線開炒。嘉瑞估值仍然低廉,可以跟勢追入。
  嘉瑞以前主業是壓鑄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本電腦的外殼,用料有鋅、鎂、鋁合金、塑膠等。不過,其產品近年開始進入高端化,向汽車零部件及精密部件等市場拓展,公司去年更獲得香港創新科技及製造業聯合總會(FITMI)頒發的「亞洲國際創新發明大獎2020」之金獎,證明研發技術有一定實力。
  去年6月份,嘉瑞更宣佈為小鵬P7新能源智能汽車製造電控殼體。據了解,小鵬的P7基於自動駕駛技術,需要在車身各處配備多達31個不同類形的感應器,基於小鵬新能源智能汽車的嚴謹性和優越性,此款電控殼體對於生產商的模具製造能力要求很高。
  由此反映要自動駕駛技術的零件製造要求相當高,其他同業入場有一定門檻要通過,但筆者認為,最難之處還是要取得汽車品牌的高度信任,嘉瑞成功打通重重障礙實屬難得。
往績佳 估值吸引
  再看財務表現方面,嘉瑞往績亦算不錯,2020年疫情期間仍錄得純利1.24億元,按年升39.78%;每股盈利0.1387元。今年上半年在「缺芯潮」下,公司中期純利仍微升約1%至5153萬元,每股盈利0.0577元。
  中期業績更提到,將與汽車品牌商共同深度開發大型鎂合金零部件,同時採用大型壓鑄技術。集團配備不同噸位的大型壓鑄機,並將繼續專注於汽車零部件的一體成型解決方案,以簡化生產流程,從而降低成本並縮短交貨時間。
  另外,集團的專利的微弧氧化(MAO)技術已應用於其鎂合金產品的試產。公告指該技術具有優異抗腐蝕性能的環保表面處理技術獲得了市場廣泛認可。集團並將持續投入資源於材料改性和產品開發的創新,以加強其行業領先地位。
  嘉瑞國際現價市盈率極低,只得約5倍水平,市帳率更只得0.45倍,反觀億和仍未扭虧已獲資金關注,市值達18億元,是嘉瑞國際市值6.17億元的三倍水平,但這並不代表億和估值貴,反而更顯嘉瑞估值吸引。
聞風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