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公啟事錄——公居屋樓價升幅勝私樓
土地不足問題一直困擾香港,不少年輕人慨歎樓價高企,想「上車」置業殊不簡單,因而轉戰資助房屋市場,以至公屋、居屋成交屢創新高。最新數據顯示,近五年資助房屋樓價升幅竟然跑贏私樓,情況值得關注。
根據運房局資料,2016至2020年期間,房委會資助房屋第二市場共錄得11595宗成交個案,包括7498宗綠表及4097宗「白居二」,其中綠表單位平均價格由340萬元升至480萬元,升幅達41%;「白居二」平均價格則由300萬元升至410萬元,升幅達37%,相對比差估署同期所有類別私樓售價指數的33%升幅,反映市場願意付出較五年前更高價格購入資助房屋。
一般資助房屋買家追求更大居住空間及更實用間隔,由於設置買賣限制,較難用作炒買,故多為自住用途,理論上升值潛力較私樓低。不過由於政府擔保期內可以承造高成數按揭,資助房屋入市門檻較低,吸引一批未有能力購買私樓的人士,尤其是政府推出「白居二」計劃以來,部份不具綠表資格的中低收入家庭,亦可透過有關二手居屋配額置業,令資助房屋有價有市。近年不乏「公屋王」、「居屋王」成交個案,新近黃大仙富強苑就以破頂價1100萬元成交,售價超越港島東居屋,成為全港居屋王。雖然資助房屋入市門檻較私樓為低,但在市場屢創新高下,買家宜量力而為,入市前應考慮長遠家庭入息情況。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
根據運房局資料,2016至2020年期間,房委會資助房屋第二市場共錄得11595宗成交個案,包括7498宗綠表及4097宗「白居二」,其中綠表單位平均價格由340萬元升至480萬元,升幅達41%;「白居二」平均價格則由300萬元升至410萬元,升幅達37%,相對比差估署同期所有類別私樓售價指數的33%升幅,反映市場願意付出較五年前更高價格購入資助房屋。
一般資助房屋買家追求更大居住空間及更實用間隔,由於設置買賣限制,較難用作炒買,故多為自住用途,理論上升值潛力較私樓低。不過由於政府擔保期內可以承造高成數按揭,資助房屋入市門檻較低,吸引一批未有能力購買私樓的人士,尤其是政府推出「白居二」計劃以來,部份不具綠表資格的中低收入家庭,亦可透過有關二手居屋配額置業,令資助房屋有價有市。近年不乏「公屋王」、「居屋王」成交個案,新近黃大仙富強苑就以破頂價1100萬元成交,售價超越港島東居屋,成為全港居屋王。雖然資助房屋入市門檻較私樓為低,但在市場屢創新高下,買家宜量力而為,入市前應考慮長遠家庭入息情況。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