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几」主義——中概股勢加速回流

  美國總統選舉發展漸趨明朗化,特朗普勢將敗選,其手中選項亦已愈來愈少。然而對特朗普而言,不論餘下任期剩餘多少天,中國仍然是其出招對象。
  特朗普上月中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投資公司和基金公司,買賣被認為有中國軍方背景企業的股份,名單涉及多達31間企業,包括於本港上市的中國移動(941)和中國電信(728)等,有關禁令將於明年1月11日生效,現有投資者亦要於明年11月底前,出售這些企業股權。
美加強監管華企財務
  近期外電傳媒報道,特朗普政府有意把內地最大晶片生產商中芯國際(981)和中國海洋石油(883)納入出口制裁黑名單,理由又是聲稱這兩間公司,為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由於市場對美國政府針對中芯國際行為早有預期,股價未有受到太大衝擊。然而對中海油過往未有出現在任何制裁名單,這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拖累股價連續兩日急跌。
  而且美國眾議院本周或會通過一項法案,收緊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監管要求,要求這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要接受美國監管機構審查年度審計報告,否則便要在美國退市。
  由於個別美國上市中概股,監管質素良莠不齊,如早前爆出造假醜聞的瑞幸咖啡,加強監管實在是無可厚非。那麼新法案對哪些公司影響最大,又對哪些公司會有正面幫助呢?
  即使個別中概股成功回歸,好像早前從美國退市,回到內地科創板上市,加上在本港兩地同步上市的中芯國際,即使能迴避審計要求,也不能完全避開美國制裁。對於個別回歸本港或內地上市中概股,即使在美國退市,股份仍可在場外市場(OTC)交易。
港交所券商可望受惠
  如果上述監管要求愈來愈嚴謹,對於那些已在香港第二上市的企業來說,影響當然較微,因為大不了便在美國退市,再以全流通方式登陸香港。從行業角度來看,較不受到制裁影響板塊,當然是那些不涉及敏感技術,或者市場根本不在美國的企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加強監管,長遠或加快所有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歸到本港或內地交易所上市。至於哪些公司最能受惠?或許是內地券商,以及香港交易所(388)了。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黃德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