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看天下——內銀股伺機部署長線

  花旗研究覆蓋的內銀股除稅後純利按年變動,由首季增長5.3%,大幅轉差至第二季倒退24.9%,主要受政治壓力下,需要加快不良貸款入帳、註銷及撥備拖累。
  銀保監銳意清除內銀的「頑固污漬」,一來是回應公眾質疑內銀首季利潤豐厚,似乎在實體經濟搾取龐大利益;二來是目前容許貸款延期償付,或推遲不良貸款上升,需要為未來預備更大緩衝;三來是內銀表外的非標準信貸資產(NSCA),或於明年底前回歸表內,亦要預早為此籌謀。如果清理好內銀日積月累的不良貸款負擔,有助提升股份估值上限,以重建內銀補充核心資本能力。
  筆者估計,今年內銀不良貸款餘額將增至3.8萬億元人民幣,貸款減值撥備則升至3.4萬億元人民幣(2019年分別為2.7萬億及2.6萬億元人民幣),意味或拖低內銀今年盈利39%,整個銀行體系盈利跌幅,或由上半年的9.4%,進一步轉差至全年的34.4%。於盈利急跌下,部份內銀或面臨資本壓力,可能要削減派息比率、進行股本融資或減慢貸款增長。
不良貸款拖低盈利
  市場目前對內銀估值,其實反映不良貸款比率或升至21%,經過今輪清除不良貸款行動後,至今年年底,內銀料已為約一成貸款資產作撥備或撇帳。
  如果盈利下跌風險逐步反映在股價內,加上美國11月總統選舉臨近,美國針對中資金融機構制裁風險,或於未來兩個月升溫,投資者不妨留意內銀10月下旬公佈第三季業績後,或出現長線收集機會。
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高級投資策略師
陳正犖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