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公啟事錄——香港人愈住愈細?

  本港樓價持續高企,加上政府放寬開放式廚房設計限制,過去發展商紛紛推售納米盤,吸引資金不充裕的「上車客」,大受市場歡迎,導致香港人愈住愈細。根據傳媒統計,納米樓落成量由2013年的81個,激增11倍至2019年的982個,創歷史新高,整體私人住宅平均實用面積,亦由580方呎跌至373方呎。
  納米樓大行其道,以至奇則百出,設計一般以開放式廚房及黑廁為主,活動空間狹窄,當中最細的住宅單位,面積不足128方呎,以長度及闊度計算,僅相等於一輛普通私家車泊車位,甚至有樓盤附送「不能坐的馬桶」,如此荒誕設計備受爭議,卻有發展商發表「就算皇帝都係瞓張牀」的言論,反映港人愈住愈細的悲歌。
  納米樓出現可追溯至2010年,其時政府為增加整體市場住宅單位供應量,先後推出「限呎地」和「限量地」,屋宇署隨即放寬開放式廚房的設計限制,包括容許以俗稱「廚房三寶」的裝置,即煙霧偵測器、消防花灑頭,以及一道不少於600毫米闊的半小時耐火牆,取代以往對廚房設半小時耐火門及一小時耐火牆的要求。
  但納米樓的盛行,主因還是本港樓價租金高企,令人難以負擔。過往只有400萬元以下的住宅物業,才可承造九成按揭,發展商為確保單位售價維持可負擔水平,於是推出面積較細的納米盤,以壓低樓價,吸引資金不算充裕的客源「上車」。但2019年年底,政府宣佈首置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樓價上限由400萬提升至800萬元,市場 睇淡納米樓,今年納米樓落成量或將回落。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