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邊財話——OPEC擴大減產阻滯多

自2020年1月以來,受新冠疫情擴散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連續五周下跌,其中布倫特期油下跌近14%,創2018年11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紐約期油也大跌近16%,創去年5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雙雙進入技術性「熊市」。雖然有分析認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市場擔憂情緒,但隨著中美貿易協議逐步落實、原油減產規模擴大和疫情防治積極推進,國際油價有望出現趨勢性反彈,但令人擔憂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及以俄羅斯為首的非組織產油國(以下簡稱OPEC+)擴大減產協議的前景。
俄國立場搖擺不定
  早前沙特阿拉伯能源大臣薩勒曼曾表示,沙特正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能源市場影響,並表示「疫情對市場影響有限,沙特有能力維護國際原油市場穩定」。儘管沙特試圖安撫市場情緒,但未能改變油價持續下跌局面,為穩定中國市場份額,沙特阿美大幅下調銷往亞洲所有等級原油3月的官方售價,並於2月4日至6日牽頭召開OPEC+聯合技術委員會,緊急討論新冠肺炎疫情對原油市場影響,推動擴大減產規模,延長減產協議期限。
  消息人士指出,沙特希望OPEC+國家在現有減產每日170萬桶的基礎上,每日再減產50至60萬桶,並將減產協議延長至2020年6月底或12月底。沙特希望產油國盡快達成一致,並將技術委員會這一建議,提交即將舉行的OPEC+部長級會議。沙特這一倡議得到阿聯酋及阿曼等海灣產油國支持,但俄羅斯立場較為搖擺,儘管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支持與OPEC合作,但俄羅斯不希望減產協議,使其市場份額受損,因此俄方較傾向延長現有減產協議,而非加碼減產。
  俄羅斯在OPEC+聯合技術委員會上搖擺不定的立場,正顯示產油國對當前市場判斷相當矛盾,在全球能源市場需求總體走弱的情況下,減產及其相關利好消息對市場刺激作用愈來愈小,沙特等國採取愈加嚴格的減產措施,結果是將市場份額拱手讓予美國等國,OPEC+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市場壓力,傾向擴大減產。
  但在中國和全球消費市場恢復前,擴大減產僅能為油價帶出短期支持,難以形成強勁上升動力。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並非決定市場走向決定性因素,當前市場恐慌情緒並非理性,利比亞因地緣衝突導致原油停產和出口停滯,每日產量下降80萬桶,如此重要的地緣衝突事件,卻沒有引發油價上漲,說明短期國際原油市場仍處於非理性狀態。
黃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