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戲場 - 《凶器》估你唔到 | 頭條戲場

  超自然驚慄片《凶器》,著名網站IMDB、Letterboxd、Rotten Tommatoes專業影評人評分「爛番茄指數」與綜合一般觀眾評價的「爆米花指數」都畀好高分。該片是今年一齣極神秘電影,睇預告唔知佢story line係乜;筆者講番觀影情況先,坐我後面位仁兄,一路睇一路唞大氣,我心諗「驚到咁?」,直到完場佢爆一句「我究竟睇咗啲乜嘢呀!」(現正上映)  

  利申先,我欣賞導演兼編劇Zack Cregger絞盡腦汁求變,《凶器》在外國迴響太大,導演有意籌拍前傳。《凶器》過癮在於並不公式化,觀眾幾乎預計不到劇情走向。導演上一套《宿劫》也是這樣玩,結局跳出類型片框架;本片格局更大,人物數量多,嚴格來說沒有主角,「魁隆」Josh Brolin、「銀魔」Julia Garner、Benedict Wong與Amy Madigan等各有獨立視角,有自己的故事線與時間點,每一章節清楚描述角色的性格、背景;當中講吓校園槍擊案,又講吓同性戀,看似每一幕都暗藏線索,引領觀眾找出主線——17人校園失蹤案的真相。

聚龍一擊

  重點來了,這些線索、伏線,最終又似無關宏旨,你甚至找不出動機。《凶器》更似是剪接師Joe Murphy與導演show quali之作,非線性的敘事手法,把stop point放在觀眾正疑惑「而家究竟想點?」之時,就突然切換到另一時間點的故事線,導演放飛自我,時而補充一下前因或者留白,或者讓兩段故事線連接,勁在不會感到鬆散尷尬。電影上半場的jump scare不多,卻每每能夠營造壓抑氛圍,心裏發寒;後段出「大絕」,把所有章節結合,來一招「聚龍一擊」,前半段與後半段的風格南轅北轍,在頭1個半小時累積的抑壓,在尾聲一口氣爆發,像是肚痛好急又咁啱搵到洗手間大解放,一下子鬆晒,玩味極濃,所以我明白外國影迷點解咁鍾意,而香港觀眾可能會覺得水土不服。

頭條戲場

Josh Brolin個仔失咗縱,佢癲咗咁搵真相。
Josh Brolin個仔失咗縱,佢癲咗咁搵真相。
Julia Garner只佔一章節。
Julia Garner只佔一章節。
阿婆走得快,一定有古怪?
阿婆走得快,一定有古怪?
本片可能令香港觀眾水土不服。
本片可能令香港觀眾水土不服。
結局顛覆,又有啲好笑,想知呢個手勢點解?
結局顛覆,又有啲好笑,想知呢個手勢點解?
導演Zack Cregger上緊位,建議睇番《宿劫》。
導演Zack Cregger上緊位,建議睇番《宿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