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 可貴的對手|珊珊來辭

開業10多年並成為地標之一的餐廳,宣布明年結束營業,得悉那刻感到失落。而且不止我一人感慨,網上不少人發表心聲,有些揣測結業原因,認為結業有雙重意義;再次認證此地繁華消逝。而有一段小道消息,引起我的注意仔細端詳。

消息來源估計是博主搜集資料後的推斷,業主跟另一所飲食集團合作,在附近經營同樣級數的餐廳兼會所。由於一山不能藏二虎,在競爭中便選擇不跟租戶續約,才得出無可奈何的局面。這樣看起來合理解釋端倪,始終餐廳老闆來自本地有名望的家族,經營上就算面對挑戰,資本應不構成問題。據說近年用上千萬重新裝修,此舉不會衝動投資,足證有心經營下去的。

不論上述推測是否屬實,讓我對「競爭」二字,在社會上有不同的對應方式,及相關人類的原始求生本能,並陷入思考人生之中。「兩個只能活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死我活」究竟是基因使然?還是我們多看電視電影的潛移默化?總之令對手消失就是首要任務。然而有沒有退一步思考,沒有好對手,便沒有價值。

以足球有美斯與C朗做例子,球員互相競爭,讓球壇舉世矚目,繼而促使兩者進步,長期保持體格,球技精益求精,將職業生涯得以延續,造就頂峰有達10多年之久。過程當中受惠的是球員、球迷、球隊、贊助商、廣告業……總之,以經濟效益來說,沒有一方是吃虧的。

反之對手消失,即可收穫其下擁躉?沒有對手,如何彰顯存在價值?沒有競爭哪來動力進步?最可悲是,上述逐點丟失,市場中便失去話語權,漸漸成為雞肋,被遺忘是最終的下場。

李珊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