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一蟹不如一蟹? 還是老細仍套用舊式思維?

當我和同年紀的朋友說現今年青人一蟹不如一蟹,很容易會贏得大家的認同與掌聲。但究竟真的是一蟹不如一蟹,還是上司老細仍套用舊式標準去量度現今世代年青人呢?半宅職薯就和大家探討這一個問題。 

「怎樣和老細溝通?」還是「怎樣和年青人溝通?」

在二十多年前,我十八、九歲出來社會打滾的時候,第一件要學懂的事就是怎樣和前輩溝通。當年是不存在「怎樣和年青人溝通」這個問題的,因為社會風氣認同模仿前輩的年輕人,能夠模仿前輩的溝通方式並與之溝通,叫做「Sharp醒」。

但今時今日風水輪流轉,隨便上網搜尋,你會找到大量與青年人溝通技巧的內容。不能夠模仿年青人思維並與之溝通,會被叫做「廢中」、「廢老」。

「我炒你!」還是「我唔撈!」

同樣地,上一代的人最怕老細說:「我炒你!」。因為一旦被炒,代表失去工作;失去收入;失去給家用的能力;失去在家庭的地位;失去在社會的位置。

但今時今日,老細不會輕言「我炒你!」,反而最怕聽到員工說:「我唔撈!」。因為在現今的價值觀中,「唔撈」代表重獲自由;重拾自我;擺脫社會加鎖;成為Slash - 新潮又有個性的稱號。

「偷師」還是「我來取經驗」

不知不覺間,「偷師」已經變成一個過時的概念。在以前年代,要獲取經驗,是必須一邊硬食豬頭骨工作,一邊偷偷觀察揣摩前輩的技術。

但今時今日,你會聽到員工大大聲說:「我來取經驗」。言下之意,上司老細幫他增值是義務;是豐富履歷的踏腳石;羽翼長成後跳槽是老細不能挽留人才。

看到這裡,在社會打滾了十多二十年的讀者可能很有共鳴, 覺得自己年輕時要遷就老細,今時今日又要遷就年輕人,是時代的被剝削者。

而年輕一代看到這裡,又可能覺得上司老細不應眷戀昨日的美好,應該與時並進。

不如又從年輕人角度說一些話:

中等功夫,上等學歷

記得在二十多年前,如果一個小薯能夠用流暢英語書寫和交談,上司老細都會趨之若鶩,巴不得立即把他收歸麾下。

但今時今日,普通一個年青人都有大學以上學歷,他們卻仍然擔當昔日只有中學生薪金的工作。學費時間是付出了,工作質素是提高了,但待遇卻不見得相對地提升。這知識型社會的門檻,不見得能為普通年青人帶來好處。

兔死狗烹,一雞死一雞鳴

如果要說今時今日年青人對公司缺乏忠誠度,那麼就要反思是不是有好些公司採用兔死狗烹,一雞死一雞鳴的聘用思維。

大家應該聽過,有些公司是會定期炒人的:在年輕人最有創意,最fresh的時候把他聘用,然後在短短兩年之間把他的創意和精力榨乾榨淨。然後把這位「用盡了」的員工解僱,換另一批「新鮮」的人進場。有這些公司,年青人能不為自己打算嗎?

公司培訓,追數為本

工作了二十年以上的你,應該會記得當年公司所提供的培訓,不少是通用技能,例如語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但今時今日,公司再不會提供通用技能培訓,卻只提供能夠幫助員工追數的專門技能培訓。通用技能培訓主要受益者是員工,專門技能培訓主要受益者是公司。公司期望的,就是員工去其他地方自資獲取通用技能。

結語

生於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他的難處和機遇。以上一個時代對自己最有利的標準,量度現今時代的人,主要效果是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無助於為由不同背景成員組成的團隊增加動力。

作為上司老細的應該不斷反思:究竟真的是一蟹不如一蟹,還是自己思想還停留在數十年之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