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無人駕駛時代到臨 香港極需破局前行 | 社論
未來已來,惟快者先。全球自動駕駛技術正飛速從實驗階段邁入規模化商業應用,在這場關乎未來出行方式的革命中,香港能否抓住機遇,迎頭趕上?
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作為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領軍者,近期宣布,截至2025年10月,「蘿蔔快跑」全球規模化部署的城市已達22座,每周定單量超25萬單,自動駕駛總里程突破2.4億公里,其中全無人駕駛里程已突破1.4億公里。內地自動駕駛從區域測試邁向規模化商業運營。相比下,香港雖已啟動試驗計劃,但進度相對滯後。
「蘿蔔快跑」已在武漢實現單城市盈虧平衡,證明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模式可行性。這一突破使得這場被視為「燒錢」的技術探索,轉向可持續的商業運營。面對全球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香港也已開始布局,特首在202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加速自動駕駛在香港無人化、規模化發展,盡快達致商業營運」。香港已實施新的自動車規管框架,為測試提供法律依據。在實踐層面,百度Apollo自去年獲得首批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以來,已安全有序地推動在港測試。
但與內地相比,香港仍處於試驗及小規模使用階段,須從多方面手,制訂全面發展戰略追落後。首先,香港需要改造現有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車路協同系統,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全方位支持。技術方面,須積極引進內地成熟技術,同時培育本地創新能力。百度Apollo在香港的測試工作中,正通過招聘並培養本地人才團隊,開展一系列產學研合作。
法規監管亦是關鍵。香港已建立初步法律框架,但仍需針對自動駕駛交通事故責任劃分、保險理賠等公眾關切的問題進行細化。而市場變化引發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自動駕駛的推廣或導致部分職業司機面臨失業風險,政府需要未雨綢繆,制訂職業培訓和轉型計劃,以配合新一代自動駕駛運營維護、遠程監控等崗位的出現。
同時,香港要趁機規劃宏大的未來交通藍圖。現有公交系統的轉型與配合至關重要。隨自動駕駛技術成熟,的士、小巴、巴士和鐵路的運營模式需重新構想。自動駕駛巴士可作為地鐵接駁服務,填補公共交通空白;自動駕駛的士則可提供更靈活的出行選擇。
武漢市民已能通過手機App隨時呼叫無人駕駛車輛,深圳的自動駕駛巴士已開始試點運行,而在香港街頭,仍鮮見這些科技的身影。香港擁「一國兩制」的優勢、成熟的法治環境和國際化市場,若能善用內地成熟技術與經驗,有力在自動駕駛賽道上後發先至。
辛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