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灣區半導體博覽啟示 香港須抓緊創科機遇 | 社論

  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在深圳福田揭幕,匯聚艾司摩爾、北方華創等600多間國內外龍頭企業,展示覆蓋全產業鏈的尖端技術。其中,深圳國資委全資控股的半導體企業新凱來,一口氣推出16款設備產品,技術涵蓋光學檢測、刻蝕、薄膜沉積等關鍵領域,被業界譽為「半導體領域DeepSeek」。這場盛會不僅展現大灣區在半導體領域的雄心,更為區域創科發展敲響戰鼓——香港必須積極投入,才能抓緊歷史機遇。

  深圳作為全國高新科技領航地,憑藉其完善的產業鏈、雄厚的資本支持及靈活的創新機制,已成為半導體領域的追趕者。本次展會以「芯啟未來,智創生態」為主題,設有IC設計、晶圓製造、先進封裝等四大展區,預計吸引超過六萬專業參與者,充分展現深圳匯聚全國高端科技精英的磁吸效應。從新凱來展示的多元設備可見,深圳正以舉國體制與市場活力相結合的模式,力圖在半導體關鍵設備領域突破國際壟斷。

  中國半導體技術雖仍落後於國際頂尖水平,但正如AI領域的DeepSeek橫空出世,證明中國在人才紅利與突破精神驅動下,有機會實現「荷花定律」——最後一天的綻放速度,遠超此前累積。隨着內地高校持續輸出優秀工程師、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上政策傾斜,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正在加速。這種技術突破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將不僅解決樽頸問題,更會帶動AI、機械人、生物科技等相關領域實現飛躍,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為經濟注入持續動能。

  面對這場波瀾壯闊的創科浪潮,香港的大學、企業與投資界要積極投身其中。香港擁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卻長期面臨「技術成果化」的瓶頸;國際化資本市場雖能匯聚資金,卻鮮少深度對接內地硬科技產業鏈。如今隨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建設、大灣區跨境數據流動試點推進,香港應主動將科研資源對接深圳的製造能力,將資本優勢注入半導體、AI等上游研發,並鼓勵青年跨過深圳河參與創科實踐。

  「灣芯展」的盛況已釋放明確訊號:大灣區矽谷不是口號,而是正在成型的現實。香港人才和資金應以更積極的姿態融入國家創科體系,才能在半導體國產化、AI革命等歷史進程中找準定位,分享經濟紅利。時不我待,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共建,這既是香港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亦是貢獻國家發展的應有之義。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