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校園重施口罩令 超前防病有擔當 | 社論

  近日本港出現流感活躍期。繼馬鞍山有中學生患流感出現併發症而不幸離世,東區聖馬可中學發出「重要健康通告」,要求師生在校佩戴口罩一周。這項措施在新冠疫情後罕見地重回校園,如暮鼓晨鐘,敲響公共衛生防護的警鐘。

  數據顯示,自9月開學至今,全港已錄得近400宗校園流感爆發案例,逾3000人受影響。當前正值季節交替,室外酷熱與室內冷氣形成溫差陷阱,加上即將來臨的秋涼,正是流感病毒滋生的溫床。然而社會的防疫意識明顯鬆懈:地鐵、商場等公共場所佩戴口罩者僅為少數,彷彿3年抗疫經驗已隨口罩被一同收起。

  聖馬可中學的應對措施值得稱許。校方不僅遵循衛生部門指引實施口罩令,更配套課室消毒、健康宣導與疫苗接種計劃,展現「防患於未然」的擔當。這種超前部署的防疫思維,理應成為各校乃至各企業機構的借鑑。須知傳染病防控從來不能僅靠事後補救,惟有建立常態化防護機制,方能避免陷入被動。

  面對可能來襲的流感高峰,衛生部門需要加強公眾教育。當前最令人憂心的是,社會對流感的警惕性遠低於新冠。事實上,流感對長者、幼童及慢性病患者的威脅從未減退。當局應明確宣導「口罩+疫苗」的雙重防護策略,針對高危群體推動接種計劃,同時在醫療機構、安養中心等場所強化感染控制。

  從宏觀的視角看,傳染病防控從來不止是個人健康問題。一場大流行足以令課堂停擺、生產線減產、醫療系統承壓。日本研究顯示,企業投入防疫的成本,遠低於因員工集體染病導致的損失。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更需建立「防疫韌性」,將防護意識內化為社會習慣。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