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肢體語言 | 油尖多士

  美俄兩國領袖在美國阿拉斯加會面,現場為兩人分別鋪設紅地毯,普京下機之後向特朗普走去,特朗普與之握手。

  現場收不到他們的聲音,但由各自的肢體動作,也可管窺一些細節。分析肢體語言是一門專科,嘴巴會說謊,但肢體動作更接近本能反應,有機會透露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在犯罪調查或情報領域很有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便設有專門的肢體語言學。

  有些肢體語言比較淺顯,容易分辨,譬如假笑—笑起來嘴部周圍的肌肉僵硬,前額並不會隨之作動,笑聲通常乾癟。觀察眼神則比較困難,有些人抗拒眼神交流,有些病態說謊的人更會故意盯着人看。根據FBI專家,可以通過眨眼的頻率來判斷其人是否言不由衷:一般正常的頻率是每分鐘8次,但在壓力或心虛的情況下,眨眼頻率會變快。

  看現場鏡頭,普京走路的姿勢有些特別,左手擺動的幅度明顯大於右手。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槍手的姿勢,因為右手隨時要待命,通常緊貼在身側。特朗普是主動伸手的一方,手心向上,是顯示坦誠的姿態。

  眾所周知,特朗普握手的習慣是將對方拉向自己,以顯示主動權和實力,譬如對待馬克龍,但這次對普京明顯有所收斂。

  兩人走到台階前,空中恰掠過五架排成雁字的軍機。普京仰頭看時,眉頭微微一皺,流露出一絲猶豫,特朗普也駐足觀望,隨之自行輕輕拍手,像在緩解那一瞬間的尷尬,然後刻意湊近普京,右手輕拍普京的肩頭,則明顯是示好。

  政客的一舉一動,尤其在外交場合,對手會用顯微鏡的角度來研究,因此若表現木訥,未嘗不是一種戰術。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