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創科硬件日趨完善 果敢行動吸納人才 | 社論

有說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才,這句話放在創科產業尤其精確。自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搶人才」計劃,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已收近50萬宗申請,其中約33萬宗獲批,遠超3年引入10萬多名人才的政策目標,當中既有技術專才,更有不少國際創科界的高端人才,本港的競爭力穩步提升。隨着河套香港園區即將投入運作,當局實須加快全面檢討人才政策,以便利更多海外科研人才來港。
河套作為聯通內地與本港的創科樞紐,是集聚全球人才的產業基地。然而本港的硬件和土壤越見成熟和壯大,自有更大的胃納,可招攬更多人才來港發展,發揮「以產聚才」的效用。而且,本港作為全球唯一擁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世界級的教育聲譽和學研平台,對全球學者的吸引力更見顯著,加上北都大學教育城的概念發展綱要即將出爐。結合兩大硬件的現況和優勢,本港對創科人才應有海納百川的容量。
當局現時除了要果敢行動,研究進一步簡化來港申請程序、優化簽證條件及工作限制等現行規範,甚或可考慮另設專屬創科人才的渠道,以及將名額大幅放寬,促進人才之間的良性競爭,繼續完善創科生態鏈。本港的市場雖小,但人才匯聚思維激盪卻有無限潛力,與一河之隔的深圳產生協同效用,與美國矽谷一較長短,分庭抗禮,分別成為東西方的創科中心。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