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優化 陳肇始有膽闖關

  政府提出放寬非本地醫生執業資格,在移民風下當局有意加大力度,醫生界自然又提出理由反對。不過,隨着本地政治環境改變,醫療界失去保護傘,政府應該更加敢於作為。

  醫生註冊提三修訂

  醫護界近日人才流失明顯,原因之一是移民人多,為了作出應對,當局提出把早前的醫生註冊條例草案作出三大修訂措施,包括容許持認可醫學及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申請;為具備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銜接至正式註冊的階梯;以及容許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來港參加執業資格試。

  對於政府的舉措,醫生界別一如過往站在反對立場,指外來執業醫生增多,可能影響專業培訓。有病人組織就唱反調,指培訓配額根本不算緊張,不擔心會影響專業培訓水平。

  過去,醫生對於引進境外醫生總是以專業為由,這些理由無論有沒有事實根據,但在醫療界與反對派結盟下,當局只能投鼠忌器,衞生及福利局局長陳肇始只能扮演苦命新抱的角色,忍受業界的氣燄,遑論挑動行業利益?

  陳沛然棄權不足惜

  然而,隨着選舉制度的改變,以及反對派在議會冰消瓦解,原本應該進行的醫療改革終於有機會啟動。如果沒有這個改變,在移民潮下,恐怕政府只能用銀彈「買怕」既得利益者,醫療通脹即時狂飆。

  選舉委員會最近報名結束,被外界視為反對派的醫界議員陳沛然沒有報名。本來,立法會議員是選委當然成員,只要過了資格審查委員會,就可以成為選委,陳沛然不報名,就等同自動放棄權利。

  陳沛然為甚麼不報名,他沒有出來解釋,是意興闌珊抑或是擔心無法過關呢?政界本來覺得陳沛然過往在反對派陣營立場較隱秘,在當選之初以中間偏黃定位,其後隨着社會運動激化,反對色彩才轉濃,由於一向不是走在最前綫,或者不會觸發資審會取消報名。

  陳沛然沒有報名,於是社會又有種聲音,認為應該鼓勵他落場,覺得這樣可以表現出「混一色」,但很明顯,這只是某類人士一廂情願,看來也沒有人出來游說他落場。

  應做的事終於能做

  立法會反對派的議員沒有人成為選委,從政治現實角度,在中央堅持只有愛國者治港下,反對派加入選委影響力都大減,已經不能再維護行業利益。從公眾職能上,與其強求有「混一色」的政治包裝,不如多通過有利民生的政策更加實際,像今次增加境外醫生執業,陳肇始夠膽出來闖關,應做的事到現在終於能夠做。

齊秀峰

架勢堂




政府提出放寬非本地醫生執業資格。資料圖片
政府提出放寬非本地醫生執業資格。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