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硬推廣打疫針有理有據

九月開學日子又到,新學期關注點之一,是學校甚麼時間能回復正常全日授課。學校授課復常,與接種疫苗進度有關。政府表示現時打疫針比例約為可接種人口六成,承認進度略為落後,看來加大催谷強度已經擺在政府議程。
不少企業吊鹽水
本港打疫苗進展偏慢,無論與美歐抑或鄰近國家比都呈現落後。香港疫苗供應充裕,打針安排也方便。現時新加坡注射比率近八成,比香港明顯為高,內地同樣急起直追,以內地的行政能力,沒有人會懷疑其打針進度,關鍵只是視乎整體策略需要而已。
香港疫苗注射偏慢,很大原因與本港疫情近月相對穩定,減低了市民的逼切性。新加坡疫情控制一直不差,但近月改變路綫走接近西方的共存方針,感染個案上升,市民打針自保的意識自然增強。香港多日清零,從個人安全角度,不免缺乏危機感。
打疫針除了個人健康考慮,一個重要作用是群體衞生防護,現時疫情造成人命傷亡的恐慌雖然減少,但對經濟的挫傷卻不斷深化,旅遊、航空業陷入冰封超過一年半,其他行業如餐飲始終未能重回昔日人流暢旺的日子。商界指出,去年下半年,政府推出大規模的保就業計畫,資助額甚高,今年再無同類項目,企業營運成本不減,「吊鹽水」相當普遍,怎樣令經濟和生活限制減少,壓力其實不輕。
政府近日放風聲
隨着注射比率提升和變種病毒肆虐,以色列、美國等已提出再打加強劑,目的就是提升防護力度,配合其「與病毒共存」的方針。這個方針等如把新冠疫情流感化,減少死亡和重症個案。香港和中國目前仍然奉行「清零」政策,但隨着美英先行先試共存效果,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在注射上亦有加快緊貼的需要。
打疫針本應加快,然而,正如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列明與每日注射和預約數字,新增打針人數不斷放緩,如果按照這個勢態,達標時間有可能大墮後,所以早前協調打針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已就加強推行力度放風。這兩日,又傳出會要求要有健康通行證才能進入指定處所。
從外國經驗,推動打疫針要不斷變招,軟硬兼施。香港由商界推動打針有獎抽的軟招,到公務員增加打針與檢測的要求,同樣是漸進加力,商界認為關鍵只是推進時間和力度如何掌控,有沒有加速的考慮。
副作用數據足夠
市民對注射有猶豫,部分源於疫苗由推出至使用時間較短,這種憂慮有其理性基礎,但也有遲打無蝕底,可以不打就不打的想法,要消除這種不科學的思維方式,可能就需要用「硬招」。新冠疫苗由推出至今已近一年,注射人數空前,臨牀數字其實很多,特別是使用傳統方式的滅活疫苗,基本已證實沒有比其他病毒疫苗多的副作用,所以要求公眾注射,無論從醫學抑或社會經濟層面應該都是有理有據。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