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與教協割席 教局「叻番次」非偶然

內地官媒炮打教協,政府立即割席,教協隨即召開緊急會議應對,會長馮偉華之後拒絕透露詳情,與過去強硬回應迥然不同。
事前已做不少工夫
這次官媒炮打教協,教育局反應迅速,第一時間作出回應,建制派笑言教育局「叻番次」,有這個情況,據聞並非偶然。有人留意到,在此之前,大專界已經對校內師生,採取了明確的政策,針對挑戰一國和可能涉及違法的行為,當中包括港大嚴厲處理悼念孤狼事件。
在教協被點名後,政圈傳出馮偉華在教統會的席位可能被撤銷,傳媒追查後證實,去年九月才被委任的馮偉華,原來已不獲續任。在此之前,教協活躍分子成名,亦已經離開了任教的科大,只是兩人都對離任作冷處理。有知情人士說,教育局不直接管轄大學,估計背後已做了不少工夫,所以官員未必知官媒發炮,反應卻出奇地快。
教協是最強大的工會組織,財雄勢大,而且佔據不少公權平台位置,包括立法會和選委會的席位,長期成為其囊中物,還有餘力影響資訊科技界等其他席位的結果。上屆特首選舉,教協的取態備受注視,政圈估計此役成功為組織贏得巨大政治本錢。
不擔心教師移民潮
在經歷社會運動和本地連串政治法律改革後,港人掀起移民潮,教師是其中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對於教師移民,有人問主責官員是否擔心?得到的答案是走的人多,培訓的人也多,畢竟教師待遇不錯,所以看不到太擔心的地方。
教協力量根深葉茂,在政治架構上滲透廣泛,若然政治生態沒有範式轉變,其地位穩如泰山。今年,中央在通過《國安法》後再推動完善選舉制度,翻轉立法會和選委會的選舉辦法,提出非愛國者不能擁有其權力,整個政治環境終於出現了巨變。
有人說,教署對學校本來有很大權力,過去只是有權不用。這個見解只是說對了一半,皆因過去教協在議會、選委以至其他法定架構擁有大量公權力,變相做了半個老闆,官員自然忌憚三分,在立法和修改選舉規定後,教協失去權柄,官員立即就可以有所作為。不過,教育界內仍有部分人不明大局變化,到現在還不知世界變。
華叔一去界綫模糊
教協以搞罷工起家,創辦人司徒華被喻為最大政治智慧的工運搞手。他有兩個行事原則,一是保持鬥而不破,去到最盡時會留有一手;二是堅持愛國。有教育界慨歎,可惜將軍一去,接班人把這兩條界綫模糊了,惹來今日隨時覆滅的空前危機。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