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風波燒不停 反顯背後政治動機

保安局三名官員出席飯局違反限聚令引發風波,昨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又被追問起懲處問題。本來,吃飯違規有罰則,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高官已經按例繳交罰款,同時已就失誤道歉,但有些人似乎是有心追殺,不肯放手。
齊齊「燒鬚」有原因
三名保安局官員早前出席會所飯局,違反了飯聚限制,事後因為另一單案件的調查而曝光。三名高官包括保安局副局長、海關關長和入境處長,於是成為新聞,涉事人等事後都發表聲明解釋,並且致歉。
三名涉事官員職位高,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事發後外界好奇,為何今次竟然齊齊「燒鬚」?會不會是疫情放緩,所以降低了警惕呢?有商界去過飯局所在的會所,聽他說完或者會較易明白。他說,會所原來不設在一般的商業地點,而是在灣仔商廈的低座,外面沒有輝煌的裝修,大門也沒有打開。入內也不見人來人往。由於是會員制,吃飯不會有人埋單結帳,很容易就以為是私人地方。
這位商家說,過去很多老闆喜歡搞食肆,做生意之餘也方便招呼客人。不過,近年有些商家索性自設私家廚房,這類私廚裝修和會所不同,但因不涉及做生意,等如是私人飯局,不受限聚規管。如果無留意就隨時墮入法網。
追究純屬偽命題
三名高官獲邀出席,或者當時不好意思問清楚場所性質。不過,經過今次教訓,相信以後公職人員出席飯局,若有懷疑,寧願冒昧都會問清楚,主人家經此一役,相信亦會明白為官的難處,知道體諒。
三高官吃一塹買了教訓,當是上了一課。不過,政界就奇怪為何事件似乎餘波不願了,總是不斷被人挑起?當中一個解釋,是因為今次事件涉及保安系統,有些力量就想把事件化而大之,以打擊紀律部隊的形象,所以就算高官已付出了代價,仍然有人發動要窮追不捨。
以昨日為例,有記者問三耳局長有沒有跟進懲處,現實上三人已經罰款道歉,保安局副局長是問責官員,論理沒有理由因為犯聚問責下台吧!至於其他兩位是公務員,若果法例只是判定額罰款,公務員程序還可以多做甚麼呢?有人拋出公務員事務局可以做些甚麼,其實只是偽命題,根本沒有真正意義,旨在維持聲量延續風波,狙擊的味道相當濃烈。
借意反「武進文退」
自從特區重組宣布後,反對派以至部分政界炒作出「武進文退」的議題,三名紀律部隊官員飯局違例,在茶杯里都鬧出了風波,大力起哄,相信與這個背景有很大關係。只是,現時政府追求是做事的實際效果,對一些有心人吹皺的一池春水,自然是心中有數。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