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自治難擺脫屁股指揮腦袋

  政府提出容許海外港人醫生回流,條例即將呈上立法會。社會上支持的聲音不少,醫學界則反對到底,兩名醫學會前會長齊齊出聲,反映了在事件中屁股指揮腦袋的思維方法。

  兩名醫學會前會長梁智鴻和方津生早前就引入海外本地醫生回流發表意見,提出不同理由反對。兩人在醫學界是重量級人物,而且做過不少公職,社會上有知名度,在行業利益當前的關頭,終於都決定歸隊。

  不增供應怎紓人手緊張

  兩名醫學界猛人反對港人醫生回流,基本上都是一個原則,就是專業自主。梁智鴻批評現在引入海外港人醫生紓緩公院醫生不足,應該是想辦法挽留公院醫生,形容應該止血而不是輸血。

  梁醫生表達能力一流,但他把公私醫分開論述只是語言藝術,香港醫療界是「十個茶壺五個蓋」,嚴重不足,私院需求大,醫生可以做「月球人」、「星球人」,公院怎樣可以挽留人才呢?是不是把醫生年薪加到千萬?他建議公院止血怎麼止?街邊小民都知,公院私院鬥搶人叫做「塘水滾塘魚」,怎能徹底解決問題?正如香港房屋不足,不去增加土地,說甚麼公私營房屋六四比、七三比,講來講去,結果就是私樓樓價不斷升,公屋輪候不斷長,既得利益者愈拖愈肥。

  醫學界說到和自己利益有關的議題,最愛拋出專業質素護航,認為應該要自主。然而,當這些論據不能說服公眾,他們的做法是怎樣,就是在立法會打茅波拉布拖死改革,根本不接受理性討論,揭穿了就要弄一個堂皇理由,然後輸打贏要。從這種屁股指揮腦袋的思想方法,正正顯示專業自主變成專業自利的局限性。

  政府方案恐仍限制太多

  和醫學會會長不同,前任醫管局主席和現任醫管局主席都贊成引入港人醫生,他們對醫療政策熟悉,同樣受過專業訓練,只不過不是醫生而已,看法就截然不同,反映了業界和非業界看法的分野。政府現在提倡讓港人醫生回流,有討論建議的時事節目,提出的意見之一是限制仍然很多,也不能確保紓緩未必能達到預期目標,為了要確保解決人手不足及醫療費用通脹的難題,未來的方向應該更加以目標為主,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自利自治原則。

齊秀峰

架勢堂




兩名醫學會前會長梁智鴻和方津生早前就引入海外本地醫生回流提出不同理由反對。資料圖片
兩名醫學會前會長梁智鴻和方津生早前就引入海外本地醫生回流提出不同理由反對。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