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 為自己

  特區政府宣布注射新冠疫苗的安排,社會議論是有無得揀。打疫苗是政府免費提供,本來不太存在揀不揀的權利問題,只是有人提出就變成熱話。有人認為,既然現在政府做到足,有免費疫苗,又有得選擇,是否應考慮強制部分人士,譬如醫護或教師注射呢?

  可保命但不防毒

  對於強制注射疫苗,政府專家梁卓偉認為暫時看不到有很強理據進行強制注射。為甚麼梁教授這樣說呢?皆因疫苗的作用並非令人不中招,而只是令中招者不出現病徵。病毒致命的一大原因,是入侵身體引起免疫系統強烈反應,發炎就是免疫系統向病毒宣戰的後果,劇烈的反應會造成炎疫風暴,導致患者死亡。

  疫苗不能令人不中招,但就會壓低反應,故此打了疫苗後中招死亡的機會會大減。換言之,打了疫苗保護了自己,但身上的病毒仍會傳人,醫護優先打疫苗,是他們感染機會較高,讓他們先獲得保障,若然他們不想打,後果就要自負,但因為對病人的保護不會因此加強,梁教授認為強制的理據暫時不算。

  醫護如果不怕中招,是否就有權選擇不打?梁教授的說法固然有道理,特別是疫苗未走整個傳統審批程序。然而,正如建築工人進入地盤要戴安全戴,就算願意後果自負,都不一定代表政府不能強制,一切還是看數據和因時制宜。畢竟,醫護有專業資格,公家醫護是食公帑,出事政府有責任,不完全是個人權利可以涵蓋。

  醫護勿掉以輕心

  醫護是否打疫苗引起關注,一來是他們較高危,二來他們被視為有專業知識。不過,在今次疫潮中,本地醫護的反應有時頗令人摸不着頭腦,譬如有人問私醫代表會不會打針,他回應的重點是高官先打。人家問私醫代表意見,當然是想看從專業角度怎處理,答案卻轉移去了高官身上,那是不是叫市民和高官攬在一起,高官打就可以打,高官不打市民就不打呢?

  在今次疫潮爆發以來,個別醫護界最先是高叫防護裝備不足,把入病房救助染疫病人稱為dirty job,不過,當時染疫醫護人數不見得特別高。相反,最近的疫情中,防護裝備理應足夠,醫護中招的個案反而增加,而且有個別情況,醫護並非是在工作時中招,而有機會是涉及聚會,可見醫護面對病毒也不宜掉以輕心。

  現時,多國紛紛推動疫苗注射,相信這是經過風險計算之後的決定。注射疫苗理應對高危群組可以增加保護,對醫護應該是利大於弊,既然政府提供了加強保護的方法,醫護界的代表又能否以科學的態度去面對政策呢?從政府的角度,如果有醫護沒有接受疫苗注射,若然中招的法律責任,也是應該預先研究的。

  打針人多會寬限

  注射疫苗是保護自己,如果人人都打疫苗,理論上社會的防疫限制就有機會撤限。政府不推行強制注射,效果就要看有多少人願意接種,從外國的做法推斷,當疫苗推行到一段時間,防疫措施就會放鬆,屆時不打疫苗的人就要風險自付,怎樣能令公眾明白這個道理,讓打疫苗盡早廣泛推行,當局必須有全盤的推廣工作,不能再如安心出行程式的滑鐵盧重現。

齊秀峰

架勢堂




港府預購三種新冠肺炎疫苗。資料圖片
港府預購三種新冠肺炎疫苗。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