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表過關心 港府好自為之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周二率領官員與專家上深圳,與內地官員及專家就香港疫情會面。今次安排據悉並無提出具體的控疫建議或工作指標,然而,整個過程觸及不同環節,甚有好自為之的味道,隨着這次會面,特首林鄭月娥昨日特別舉行了記者會,交代疫苗注射和其他控疫安排。
全民檢測非重點
香港疫情至今無法清零,內地專家包括鍾南山認為應進行全民檢測,社會上亦有利用聖誕或農曆年長假進行大規模檢測的建議,因此今次與內地官員和專家見面,外界關注會否提及全民檢疫的安排,事實上,如果香港想做大規模檢測,必須要中央幫手,這就需要提早打招呼,不能說做就做。
結果,港府官員在會上沒有請中央協助進行大規模檢測,內地官員同樣沒有提出這個要求。由於特區政府多番表明沒有條件進行全民檢測,不提出是意料中事,至於內地官員也不提,又是甚麼意思呢?政壇高人解讀是既然特區政府認為自己的做法可以,就沒有必要提出具體解決辦法,反正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最重要就是能夠盡快控制疫情,交到功課。
從內地控疫,檢測是重要一環,大規檢及全民檢測是常用手段,卻不是唯一手段。內地專家認為全民檢測是控疫有效手段,港府覺得不須做、做不到,若然勉強進行,最後效果也未必理想。同一個做法,執行不同效果差異也很大,這不單是檢測一件事。高人說,內地對病人追蹤同樣重視,在疫情嚴峻時,雷厲風行推出健康碼,同樣概念在香港不受落,利用手機記錄行程的安心出行程式變成荒腔走板,做不做也罷,最重要是不用內地的電子追蹤,香港的追蹤造成怎樣?
執行力才是關鍵
在沙士時期,本港能夠成功控疫,對傳播追蹤做得好是原因之一。然而,經過二十年技術似乎沒有大進步,而且執行起來好像有心無力。在此之前有患者逃離醫院,最後靠警方尋回。這兩日,又有隔離人士自行離去,官員反應似乎只能徒呼荷荷,祈求市民合作。
大型檢測是期望一次過斬斷傳播鏈,就算做了可能也要靠追蹤清查零星走漏,然而,香港追蹤猶如竹籮打水,漏洞處處,於是在疫情較差時,不明源頭個案有時佔比重達三分之一,可以想像,如果有感染力強的變種病毒入侵,感染個案升上二、三百宗,無法追蹤的社區傳播鏈隨時就無法監控。
全民檢測有社會環境的限制,同時執行上的困難,這些在執行上的乏力感不止在單一環節出現,追蹤是其一,有隔離者在家居等待期間死亡是其二。這種高危群組自行浮沉的現象一早引起社會關注,但不到死人就沒有改善,這種執行力的表現,高人坦言是中央更關注的,在會上相信有表達,只是不知港官有沒有感受出來。
不想短痛變長痛
和內地開會結束,沒有討論全民檢測的議題,或者有人會覺得如釋重負。高人覺得,在一國兩制之下,若然沒有必要,中央不會借箸代謀,也不想執子之手,教仔咁教。只是,本港疫情欲斷難斷,民生跌入水深火熱,最擔心是怕短痛變長痛,現時中央表達了「關心」,怎樣做好自己,就輪到香港自己「執生」了。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