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夠猛 委任難阻

今個星期港大校委會宣布委任兩名內地學者,事前爆出了獲委副校長的申作軍曾任清華校內的黨委書記,引發了一場風波。從今次事件可以看到,雖然特區政府想在美國排斥內地學者的浪潮中,吸引尖端人才,實行起來卻是說易行難。
難以政治理由叫停
港大這次委任兩名曾在美國任教的大陸學者申作軍和宮鵬擔任要職。事前有媒體在清華網站找到申作軍曾擔任黨委書記的頁面,其後當事人澄清這是網站負責人搞錯,其後已把資料更正。不過,事件已惹起了一些學生代表的關注,要求停止任命。
在風波曝光後,港大校方和學生代表曾到港大的時事節目進行辯論。不過,可能受時間所限,雙方的論點都有點說不清楚。在節目上,學生代表堅持申作軍是黨委,形容這樣做是把政治帶入校園,故此堅決反對委任。
學生代表反覆說委任做過黨委的學者等如把政治帶入校園,但有兩點論述不太清楚。最直接的,當然是申作軍已否認自己是共產黨員或黨委,在出現羅生門下,學生代表似乎沒有具體的證據證明他的政治身分。
另一個雙方沒有探討的問題,就是申作軍如果是共產黨員或黨委,是否不能在港大任教呢?須知,共產黨員在內地有九千萬人,佔人口近百分之七。黨員是他們的政治身分,但他們很多也是社會精英,是不是有這個身分大學都不能用?香港《基本法》有規定特首不能有政黨,但議員、問責班子可以有政黨背景。如果因為政治身分不作任命,在香港是否合法,無論是學生代表或校方代表都沒交代。
張達明贊成有原由
對於能否委任黨員,校方代表在節目上沒有詳細交代,只是集中解釋這不是校委會重點,校委的眼點是學術質素,但兩人的學術水平如何威猛,就沒有詳細解釋。不過,據接近港大的人透露,雖然傳媒把兩人形容為清華學者,實際兩人皆在美國名牌大學任教過,申作軍現在身分是美籍華人,任職更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教授及工業工程及運籌學系系主任,以及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若果說委任他就會把政治帶入校園,當中的邏輯就有點簡單化。
從學術上看,申作軍在內地完成本科後,赴美國的西北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同年出任佛羅里達大學助理教授,開展學術生涯。四年後加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在三年內由副教授晉升至教授,學術背景看來與美國關係更大於中國,似是留美精英。另一位宮鵬教授,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唸博士,其後於約克大學和卡爾加里大學開展學術生涯,之後加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大多年前,他應邀協助清華大學重建地球系統科學學科,並成為創系系主任。現時他是多個國際組織成員,包括是歐洲科學院成員,以及期刊《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的首任總編輯。
看完兩人的學術背景,多少會明白包括法律學者張達明在內的校委沒有反對任命的原因。事後,張達明解釋,他是信納申作軍的澄清,在校委內投了贊成票。張達明的做法在質疑派的眼中像是妥協,然而,作為國際級的學者作出的澄清,若然沒有明確證據,其他人實在很難質疑他,相反,如果日後有真憑實據有人隱瞞,就涉及誠信,豈止是黨委能不能當副校長的問題。
別具慧眼才能執寶
在今次的爭議中,有人把焦點引導向政治層面,甚至指當事人是內地千人計畫的成員,暗示有可能是留美的情報人員,其實,千人計畫是想網羅在外地的學術精英,因此惹起了美國的猜忌。如果香港想吸引被美國排擠的人才,又以美國的懷疑眼光或者政治先行的標準去選才,試問又怎樣可以乘着混亂「執到寶」呢?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