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黑暴死灰復燃仍不能掉以輕心

本地疫情未斷尾,但隨着感染個案在控制範圍下,政府逐步放寬社交限制,據聞警方亦已安排部署,應對寬限後治安可能面對的衝擊。
寬防疫與寬防暴不同
政府日前宣布放寬婚禮和旅行團的人數上限,傳媒關心的另一個課題是遊行集會的安排甚麼時候可以放鬆?這不但反對派關心,商界和社會都會留意,因為如果集會限制放寬,去年街頭激盪的日子或會重臨。
現時處理街頭集會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防疫;二是社會秩序。兩者雖然都限制大批人聚集,但涉及因素不同。現時政府容許婚禮和旅行團人數上限增加,前提是這些活動有嚴密的組織,若然有人感染,可以很清楚的追蹤,如果是簡單的街頭集會,發起人不負責提供參與者的身分和聯絡,顯然會大大增加防疫風險。
從秩序上的考慮,有警政界提到現時對於在街頭的公眾,有兩條逈異的法例同時生效,一條是因應疫情的口罩令,規定市民必須在街上要戴口罩;另一條是防止暴亂的反蒙面法。由於反蒙面法規定若有健康需要,可以獲得豁免,故此現時反蒙面法基本上不會執行。於是,這就引來一個問題,在反蒙面法未能執行前,是否有條件放寬街頭聚集呢?
日後更着重斬首戰術
街頭集會現時沒有條件放鬆,但警政界都明白疫情不會永遠維持,從執法者角度,也不是要限制市民集會。警方的目標,就是防止有人違反,以及確保公眾安全和社會秩序,故此都會研究怎樣為寬限創造條件。
警政界認為,要做好維持治安工作,不能只靠臨場發揮,情報工作永遠佔有重要的角色,可以發揮料敵先機的作用。在國慶日前有人在網上發起非法集會,警方未到當日先拘捕發起人,瓦解了行動的組織。這個部署是吸取了過去的經驗,經過背後不少努力才能做到。日後的打擊工作,同時會把重點放在針對組織人士身上,實行「斬首」戰術。
有人對於日後的社會秩序開始比較放心,認為自圍堵理大一役後,違法衝擊浪比浪低,現時不少街暴個案上庭,被告認罪受罰,相信可以收到警戒作用。不過,警政界認為年輕人犯事,付出了很大代價,社會上的重視還不足夠,怎樣在宣傳教育上再做工夫,就不單只靠警方。
社會已厭倦抗爭不安
自去年中反修例浪潮爆發,到疫情接踵而來,本地營商環境不斷惡化,已令公私營財政大幅惡化。警政界人士認為,社會上無論政見,不少人已對抗爭不安感到難以承受和厭倦,只是有一班押了重注的死硬分子,期望把運動堅持下去,怎樣防止這批人的力量死灰復燃,仍然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齊秀峰
架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