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繁榮才會有權利 經濟差討價還價屬徒然

  樓梯響了很久的國泰重組計畫終於有人下來,公布出來的裁員方案與原先流傳的極為接近,有三十多年的港龍即時消失,這個情景十分可怕。唯望疫情可以盡早過去,從業員能夠早日重投行業。

  裁員仍望日後好相見

  國泰大裁員的消息差不多傳了兩個月,曾聽業內人士估計裁員可能達六、七千人以上。初聽到消息懷疑這是公司的期望管理,業內人士就拆局,過去半年國泰客運蒸發了九成以上,有開的航班不知能否收回成本,集團有近三萬個員工,裁減六千人等如是總人數的兩成,在公司每月流失現金近十五億元,年計燒錢達一百八十億元,要減少失血,裁員兩成的比例還可以拉低到嗎?實際上,若然不是減薪加放無薪假,相信「傷亡」會更大。

  國泰最後揭盅公布出來的數字,連同港龍達到八千五百多人,這個比例與全球其他航空公司相比差不多,看來原先流傳的版本不是花招。據聞,國泰管理層在「落刀」之時都頗為躊躇,因為瘦身的力度不夠,可能稍後又要再做,若然落刀太重,日後行業恢復,又會人手不足,故此公司在過程中都盡量做足工夫,期望行業轉勢時「日後好相見」,有緣可再續,所以整個做法不是揮刀就砍。

  國泰陷入失血要政府拯救,在提供援助中當局派出兩個觀察員進入公司。獲委任的兩名觀察員是曾任律政司司長的執業大狀袁國強、另一位是曾任證監會主席的會計師唐家成,唐家成昨日就安排也回應了傳媒查詢。

  航空業被逼守株待兔

  外界或奇怪觀察員的職務和權力是甚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在不影響公司的商業運作下保障政府的權利。觀察員在董事會中沒有投票權,但公司的重要決策都應告知觀察員,否則日後就可能承擔法律責任。從觀察員的立場,政府支持國泰的資金是公帑,有責任好好看管,同時也期望公司在商業原則運作下履行社會義務,在這些原則下,具體安排就由管理層作出建議。依照現時的方案,估計國泰手頭資金至少足以支撐至二〇二四年。

  國泰重組後,行內難免風聲鶴唳。有機艙服務員擔心其他航空公司都會陸續有行動,坦言未來要做好「執生」準備。航空業何時復元與疫情控制有直接關係,現時西方政府的措施時硬時軟,心態有點拖時間等疫苗面世,這對航空業就變成是守株待兔。

  另一方面,如果個別地區如亞洲能夠把疫情控制得較好,成功建立旅遊泡泡,就會有一定的紓緩作用。

  形勢差工會只能盡做

  航空業本來是工會相當活躍的行業,無論機師抑或機艙服務員都有工會,國泰、港龍都各自有不同的工會與公司談判,現在瘦身的條件比法例優厚,相信是工會努力的成果。工會最大的談判籌碼是工業行動,但現時開工機會接近零,工會可以做的很有限,也知道公司的選擇根本很有限,能夠做的大家都盡量做了,只能期望黑暗的日子早點結束。從今次大裁員可以體會的是,有繁榮,才會有權利,沒有經濟基礎,任何討價還價可能都只是徒然。

  齊秀峰

      架勢堂

編按:原題為「有繁榮才會有權利」 




國泰最後揭盅公布出來的數字,連同港龍達到八千五百多人,這個比例與全球其他航空公司相比差不多,看來原先流傳的版本不是花招。資料圖片
國泰最後揭盅公布出來的數字,連同港龍達到八千五百多人,這個比例與全球其他航空公司相比差不多,看來原先流傳的版本不是花招。資料圖片
更多文章